芦笋原名石刁柏,每年春夏季节,由根部发出粗大的嫩茎,形如石刁,以后又长出有如松柏一样的针叶,因而得名。芦笋系百合科属多年生宿根植物,生命周期一般为15~20年,管理条件好的可达20年以上。芦笋嫩茎有鲜美芳香的风味,柔软可口,具有低糖、低脂、高维生素和高纤维素的特点,据测定,芦笋含有较多的硒、钼、镁、锰、铬等微量元素,对癌症、心脏病、高血压、心动过速、疲劳症、水肿、膀胱炎、排尿困难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常食有抗疲劳助消化延年益寿的作用,作为高档蔬菜和保健食品,在国内市场或加工出口,深受消费者青睐。
一、类型与品种
芦笋的类型从嫩茎色泽区分,可分为白色、绿色、紫色及粉红色几类。目前市场上比较受欢迎且质量较高的类型主要是绿芦笋和紫芦笋。
二、栽培条件
满足芦笋生长发育的气候、土壤生态条件的特殊要求,主要是指芦笋产地的环境条件的气温、光照、温度、降水量等气候生态和土壤质地、肥力等土壤生态等自然条件应大致与芦笋内在生理生态要求相当。既耐寒又耐热,其种子发芽始温10℃,适温25℃~30℃,高于35℃发芽受阻。根系耐寒性很强,也较耐湿。植株生长最低温度5℃~6℃,20℃~30℃生长最快,15℃以下生长缓慢。
根系强大,地下茎可入土3米,耐旱性强,要求地下水位低。
根系发达,分布面广,喜欢疏松、肥沃、地下水位低、排水好的土壤。喜微酸性土壤,pH6~7最适生长。pH在5.5以下时,根系发育不良,必须加以改良,碱性大和酸性大的土壤均不利生长。土壤中的盐类浓度以0.4~0.5毫克/千克为宜,0.3毫克/千克以下或0.7毫克/千克以上时均不适宜。在0.3毫克/千克以下,植株抗性差,容易发生茎枯病和褐斑病,同时茎、叶衰老快。不宜连作,前作为果园、桑园、棉花、薯类及各种林木地块均不宜种植。土壤有机质含量不低于0.5%,最好是在3%~10%,土壤孔隙度64%。100克土壤中以钾含量30~80毫克,镁81毫克,钙206毫克为宜。施用钾肥过多,会使钾与镁比例失调,发生缺镁症。
三、适时育苗
(一)可春播,也可秋播;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苗床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地下水位低,四周无树木和高大建筑物,阳光足,排水良好,砂质壤土的地块。苗床翻地时施足基肥,用国优106(含楝生物肥)80千克或国优生态肥50千克+复合肥50千克,整细整平,做成畦。营养钵育苗先在床底铺一层有机肥,然后用药剂拌细土,撒施苗床上防治虫害。为缩短苗龄,培育壮苗,可采用草钵、纸钵或塑料钵育苗。
当地温在15℃以上时开始播种。长江流域露地春播在4月上中旬,秋播在7月下旬,但需搭棚遮阳。保护地育苗可提早在3月中旬,播后搭棚盖膜保温,防雨淋冲刷。6月定植,翌年起产,见效快,值得推广。
播前种子应先处理。先用清水除去浮在水面的不充实种子,然后搓洗几次,除去部分蜡质后再浸种。为保证高产用颗粒丰3000倍溶液浸种24~48小时。一年可分二期播种,春季于3月下旬至4月下旬、夏季8月中旬至9月中旬播种。种子在播前用25℃~30℃温水浸三天,每天换水一次,然后沥干。用纱布包好在25℃~30℃下保湿催芽,待部分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利用营养钵育苗或大田直接播种育苗。
(二)推广营养钵育苗技术。播种前将营养钵排放在苗床上,再装营养土填,用扫帚扫平。播后约10天出苗。每公顷播种量12千克,可供大地栽培10公顷左右。
苗龄长,自播种至定苗至少60天以上,长的150天以上,甚至更长。
幼苗出土后生长慢而杂草生长快。有草即除,齐苗后植株本身养分消耗,应追施精制冲施肥3~5千克,促进生长。定植前5~7天再施速效性肥料一次,促进生长,带肥移栽以利成活。整个幼苗期注意病虫防治,病害如锈病、茎枯病、根腐病等;虫害有地老虎、银纹夜蛾等。
(三)土地耕作与施肥。芦笋一次种植,多年生长,一年多次收获,故必须严格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地下水位低的砂质壤土。砂质土种植可比黏土增产40%以上。深翻做畦,栽培白芦笋畦(带沟)宽为2.5米,绿芦笋为2.2米。
整地前需全面施肥,每亩施精制有机肥30~40千克,国优106(含楝生物肥)80千克或国优生态肥50千克+复合肥50千克,线净5~8千克或地正丹8~9千克,撒施均匀后深翻土地,做畦后耙平,然后开种植沟,深30厘米,宽40厘米。施肥后定植沟深约9厘米。
四、适时定植
北方寒冷地区宜春栽,在南方应避免在高温多雨时定植。长江流域露地春播育苗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定植,秋播苗于翌年3~4月定植。春播保护地育苗,3月上中旬播种,苗龄70~80天,6月上中旬定植,翌年可有一定的产量。
白芦笋栽培行距1.5米,绿芦笋1.2米,株距30~35厘米,每公顷栽1.6万~2.2万株。定植不宜过深,定植深度以10~12厘米为好。定植后,随即浇足淡水粪肥,使根与土密接,定植10天后覆土3~5厘米,再过10天后进行第二次覆土,使根盘埋在土下10~12厘米。最后一次覆土略高于地面,以免积水。
五、田间管理
芦笋田间管理分幼年期管理和采收期管理,栽后2年内分为幼年期,以后进入采收期.幼年期管理以增粗促壮为目的,要求茎粗达1.5厘米以上。以培土除草,浇水施肥为主.行间大,可间作绿肥或矮杆豆科作物,有利于改土增肥,还可抑制杂草增长。间作要以芦笋为主体,防止间作植物与其争肥和争光。
定植后要修剪去细弱、病残、衰老和枯黄枝。
采收期管理应采养兼顾,防止早衰,促进连年稳产高产。在惊蛰前施入催芽肥,以速效性肥料为主。每亩用30~40千克精制有机肥,国优106(含楝生物肥)80千克或国优生态肥100千克,开沟埋施,不伤根茎。采收时每隔10~20天施一次采笋肥,每亩施国优106(含楝生物肥)30~50千克或国优生态肥50千克,每次结合叶面喷施一喷丰1000倍液。采笋肥可穴施或条施。8月下旬施秋发肥,又称“复壮肥”。其施肥用量占全年的半数以上。方法是在两垄之间开沟均匀撒施,每亩施精制有机肥30~40千克,国优106(含楝生物肥)90~100千克,然后覆土。若秋发肥施用量不足,在11月份再补施腊肥。
采收白芦笋,应在幼芽抽生前培土,使嫩茎软化,培土一般在开始采收前10~15天,土温达10℃以上时进行。
六、加强病害防治
(一)茎枯病。芦笋茎枯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分布广。茎枯病普遍发生,危害严重时,发病率达50%~90%,成片枯死,甚至全田毁灭。
防治方法:防治芦笋茎枯病,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有效控制此病扩展蔓延,提高芦笋的产量与品质。(1)选择芦笋种植地。(2)减少菌源。(3)防止病菌传播和侵染。(4)合理施肥,施足基肥,合理配施氮、磷、钾肥。芦笋嫩茎出土后,喷施颗粒丰3000倍液,促进芦笋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减轻发病。(5)加强田间管理。(6)药剂防治。用菌线威或的确灵3500倍液和田除600倍液灌根,也可用50%菌成800倍液或国优101 1000倍液和喷茬克1500倍液混合喷雾防治。
(二)褐斑病。芦笋褐斑病是芦笋的主要病害之一。分布广泛,多发生于我国南方地区。
防治方法:(1)减少菌源。(2)加强栽培管理。(3)药剂防治。可用50%菌成800倍液或国优101 1000倍液和喷茬克1500倍液混合喷雾防治。也可用田除600倍液喷雾防治。
(三)紫纹羽病。此病主要危害芦笋的根部。植株根部受病菌侵染后,根部腐烂,仅残留根的表皮。呈现赤紫色。由于根部腐烂,地上部植株矮小,茎、枝和拟叶变黄,最后全株凋萎枯死。
防治方法:(1)选择种植地。(2)田间农事操作。(3)加强田间管理。(4)减少菌源。 (5)药剂防治:可用50%菌成800倍液或国优101 1000倍液和喷茬克1500倍液混合喷雾防治。 也可用天诺菌线威或的确灵3500~5000倍液来灌根防治, 也可用田除600倍液喷雾防治。
(四)枯萎病。芦笋枯萎病是一种土壤传染病害。此病发病率不高。一旦感病常全株枯死,是芦笋上重要病害。
防治方法:(1) 轮作。(2)加强田间管理。(3)药剂防治:也可用天诺菌线威或的确灵3500~5000倍液来灌根防治,也可用田除600倍液喷雾防治。
(五)锈病。此病是欧洲、美洲等地主要病害,亚洲地区较少见。
防治方法:芦笋锈病的防治,应选用以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1)选用抗病品种。(2)减少菌源。(3)加强栽培管理。(4)药剂防治:可用50%菌成800液或国优101 1000倍液和喷茬克1500倍液混合喷雾防治。
(六)病毒病。芦笋生长发育期间,植株被病毒侵染后,一般不表现明显症状,但植株生长衰弱。
防治方法:芦笋病毒病的防治,应选用以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重病区选育和栽培抗病毒品种。防治种子带毒,从无病株上采种。田间发现蚜虫,立即治蚜防病。利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培养脱毒苗,选用菌成800倍液或国优101 1000倍液+乐乐逗喷冲型300倍液喷雾,也可用田除(病毒专用)600倍或田除(嘧肽霉素)600倍液+乐乐逗喷冲型300倍液喷雾,病重时可用病毒一喷绝300倍液喷施。
(七)生理病害。芦笋茎在不良的生育环境条件,常出现生理病害。发病后,一般减产20%~40%,降低了芦笋的品质和质量,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防治方法:芦笋生理病害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影响而发生,在防治上应采用综合防治措施。(1)选用优良品种,选用空心率低的优良品种。(2)选地,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质疏松、杂质少的沙壤土种植芦笋。(3)加强肥水管理。(4)彻底清园。(5)防治病虫害。
七、加强虫害防治
危害芦笋的害虫主要有两大类10余种,一类是地下害虫,包括蝼蛄、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另一类是食叶或蛀茎害虫,包括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银纹夜蛾、甘蓝夜蛾、棉铃虫、蚜虫、蓟马、十四点负泥虫等。
综上所述,芦笋上面虫害主要是夜蛾类、蓟马和蚜虫。防治虫害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种:1.非化学防治方法。可采用人工捕杀、清洁芦笋种植园除虫和结合中耕杀灭土中的蛹。2.化学防治方法:如夜蛾类用25%巧妙1000倍液或天诺丙溴•辛或天诺毒•辛1500倍液+润周6号3000倍液+乐乐逗2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用天诺菌杀敌600~800液喷雾防治。蓟马和蚜虫则用天诺巧妙1000倍液或天诺阿维•哒或天诺毒•辛1500倍液+润周6号3000倍液+乐乐逗200倍液喷施,也可用天诺菌杀敌600~800倍液喷雾防治。对于地老虎一类的地下害虫可用天诺地正丹或天诺线净撒施,每亩地用8千克。
八、采收和利用
芦笋经头年的培育管理,第2年春季就进入采收期。必须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每丛选留母茎2~3支,才能获得高产。一般亩产可达1000千克左右,丰产田块能高达2000千克以上。当嫩茎长24~27厘米,顶部鳞片沿未散开,直接割取绿芦笋;如果采收白芦笋,须在早春嫩茎出土前培土30厘米左右成垄,当早晚看见垄土表面出现裂纹,即可扒垄用芦笋刀割取白芦笋。在田间发现土面有裂缝或湿润圈,为有嫩茎上升的标志,即扒开表土,按嫩茎的位置插入掘笋刀至笋头下17~18厘米处切断,不能损伤地下茎或鳞芽。出芽盛期时,早晚各采收1次。采割的嫩茎立即装入盛器,用黑的湿布覆盖,防变绿色(指白芦笋)。采收绿芦笋要求笋尖鳞片不松散,每天早晨将长到21~24厘米的嫩茎齐土面割下。温度高时,每天采割两次。
芦笋嫩茎既可鲜食也可制罐头。烹调前,先切成段,用水浸20~30分钟,除去苦味,以后炒、炖、蒸、凉拌、酱渍都可。西餐中有黄油芦笋、芦笋炒鸡肝、芦笋色拉、德式芦笋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