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扫描 | 手机版客户端下载 | 网站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本站首页
欢迎光临!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技术推广 >> 实用技术 >> 阅读文章

人参的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治

来源:中农天诺 发布时间:2010-01-15 查看次数:13596


    第一节 西洋参(人参)的主要病害
在人参已发现的病害中以立枯病、锈腐病、菌核病、疫病、根腐病、炭疽病等7种为最重要。
(一)西洋参(人参)立枯病
人参、西洋参立枯病在各个栽培地区均有发生,常造成播种地参苗成片死亡,是苗期主要病害。立枯病不仅为害一、二年生幼苗,甚至三、四年以上的植株在生育初期亦常受害。
症状:种子未出土即变黑褐色而烂芽。参苗出土后,常在茎基部土壤干湿交界处(距表土3~6厘米)首先发病,然后向上下和茎内蔓延。病部水渍状黄褐色,后呈长条形,黑褐色环形缢缩,幼苗即倒伏死亡。病部生有淡褐色蛛丝网状霉联附着小土粒状的菌核。另一种猝倒病(Pythium debaryanum)在病部长有白色绵絮状霉层。两种病害症状肉眼不易区别,后者发生较少。
病原物: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属半知菌亚门,无孢目。病菌寄主范围广泛,除人参、西洋参、三七、白术、黄芪、桔梗、北沙参、明党参、灵香草、白豆蔻、穿心莲、荆芥、菊花、杜仲等药用植物外,还为害蔬菜、花卉、地被草及树木等多种植物。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或寄主病残体上越冬,在土壤中可腐生生活2-3年。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病菌以菌丝体直接或从伤口侵入幼茎,在病部产生菌丝生长蔓延。病菌还可通过流水、农具等方式携带传播。病参苗移栽也可引起发病。
人参、西洋参在低温多湿的条件下病害发展迅速。病害发生与早春土温、土壤含水量以及参苗长势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参龄中,如一、二年生参苗,茎组织幼嫩,生长、木栓化慢,比三年生参苗受害期长,为害重。人参立枯病在吉林省中部地区5月下旬开始发生,6月初至6月中旬为发病盛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病害逐渐减轻。北京地区发病期为5月上旬至6月。
(二)西洋参(人参)锈腐病
锈腐病分布广,在日本、朝鲜称根腐病,中国统称锈腐病。是东北、华北及其它人参、西洋参产区常见的一种重要根病。人参中野山参发病率为25%,圆参为30%~40%,个别严重的达70%以上。锈腐病为害期长,对产量和质量有严重的影响。
症状:为害人参根、根茎、芽苞及土壤中的种子。参根被害,初期表面出现黄褐色小点,逐渐扩大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锈褐色病斑,仅浅表几层细胞坏死干腐,呈松软锈粉状颗粒,刮去粉粒后出现界限明显的凹陷疤痕,许多小斑可连成一片。另一种症状是表皮破坏,深入根内组织,呈红褐色、黄褐色或黑青色软腐,侧根或主根横向腐烂;地上部参株矮小,叶片不展,呈红褐色,有时枯萎死亡。根茎、芽苞及播种于土壤中的种仁,出现红褐色或黄褐色斑并腐烂,造成早春缺苗或生长不良。
病原物:我国报道有3个种,即人参柱孢(Cyilndrocarpon panacicola)、坏损柱孢(Cylindrocar pon edstructans)及Cylindrocar pon sp.,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目。西洋参锈腐病的病原菌,据美国植物病害索引介绍,坏损柱孢(Cylindrocar pondestructans)引起根表面锈斑;人参生柱孢(Cylindrocar pon panacicola)导致锈烂。
发病规律:人参锈腐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带菌土壤和参苗。厚坦孢子在土壤病残体中能长期存活,未腐烂的病残体能保留较多的菌源。春季土壤化冻后,厚坦孢子萌发,自参根伤口侵入。不同年份生的人参均可发病,从春到秋整个生育期都能引起为害。
锈腐病的分布和发病程度与移栽带菌的参苗土壤及参苗生活力密切有关。秋季移栽3年生的带菌参苗,在老参地种植的发病最重。不同类型的土壤,活黄土带菌量比腐殖质黑土的菌量少,发病轻。人参锈腐病菌具有潜伏侵染的特点,带菌率随着根龄的增长而增高,而参根的抗病力又随着参龄的增长而下降,人参不同生育阶段又以前后期生活力最弱。当土壤温湿度(主要为湿度)有利时,潜伏的病菌扩展致病。参根发生烧须或损伤容易诱发病害。秋季移栽的参苗比春季移栽的发病重。
(三)西洋参(人参)菌核病
人参菌核病在中国、日本、朝鲜、前苏联以及北美的西洋参上均有发生。我国主要分布在吉林、辽宁、北京等地,其它省(区)发生较少。分布虽不广,但一旦发病参根迅速腐烂,甚至整畦参根大半腐烂,重病地区存苗率不足20%,产量损失可达60%~70%。
症状:主要侵害3年生以上参根。为害根、根茎及芽苞等部位。根部受害产生水渍状黄褐色斑块,上有白色绵絮状菌丝体,后期组织变灰白色软腐(白腐),严重时参根完全腐烂,仅剩下外皮和内部的纤维组织。此时参根表面、烂根的空腔及根茎部分均可见不规则黑色菌核。
病原物:核盘菌(Sclerotinia libertiana=S•libertiana属子囊菌亚门。在西洋参上,北美报道s•libertina引起的白腐外,还有S•smilacin(=S•panacis),引起的黑腐。
核盘菌的寄主范围极广,据吉林集安地区接种试验,可为害多种野生和栽培植物,如牛蒡、苦菜、苍术、蒲公英、山莴苣、鸭儿芹、独活、唐松草、附子、升麻、羊乳、沙参、太子参、大蒜、车前、天南星、细辛、待霄草等,其中羊乳(Codonopsis lanceolata)和沙参(Adeno phora tetraphylla)是重要寄主。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靠菌核在土壤和病残体上越冬。在适宜条件下,菌核直接产生菌丝引起侵染,以后病部又可产生菌丝扩展蔓延为害邻近参株。菌核可随土壤移动而扩散。自然条件下,菌核萌发长出子囊盘产生子囊孢子引起侵染,但在病害流行传播中不重要。
菌核病是低温高湿病害。病菌在土温2℃以上即开始侵染发病,土温在6~8℃时烂根迅速,超过15℃则发病轻微。菌核病还与土壤湿度有关,东北早春3~4月(土壤解冻到人参芽苞萌动出苗前后)若雨水多,参畦湿度大,易使参株成片死亡。6月以后温度升高,即使雨水多也不利于发病。
该病还多见于低洼地、荫坡、山的下坡地,山坡上部则发病轻。
(四)西洋参(人参)疫病
  疫病在各个栽培参区均有发生,是人参、西洋参成株期的重要病害。漏雨参棚和林下栽培的人参受害严重,大发生年份地上部和参根能迅速死亡腐烂,损失严重。
症状:参龄不论大小均可受害,但以四年生以上的人参发病重。为害茎、叶、参根等部位。茎节或叶柄受害,产生水渍状、暗绿色、无明显边缘上下扩展的条斑,病部很快缢缩变褐软腐,造成病部以上枝叶倒落枯萎。叶片受害,产生水渍状、暗绿色、无明显边缘的不规则圆形大斑,引起烂叶。天气潮湿时,病部可见少许稀疏白霉;干燥时呈青褐色枯斑。参根地下部受害,病部呈水渍状黄褐色软腐,根皮很易剥离,内部组织呈黄褐色花纹,严重时参根淌水溃烂,有特殊的腥臭味,烂根表面也长有白霉。与此同时腐烂根往往杂有细菌、镰孢霉及腐生线虫等。疫病通常从根部向茎基扩展,或者茎部受害后向下蔓延到根,还有的是地上部和地下部同时发病。
病原物:恶疫霉(Phytophthora cactorum)属鞭毛菌亚门,霜霉目。菌丝体白色绵状,有分枝无隔膜。
发病规律:病菌以卵孢子、厚坦孢子或菌丝体在病残和土壤中越冬。春季菌丝接触到寄主或卵孢子、厚坦孢子萌发后直接引起侵染,通常为害土面的茎基部或土面下的根。病菌靠土壤流水传播。参株受害初期零星发病,随后陆续大片倒伏。病菌产生的孢子囊和游动孢子经雨水淋溅传播到上部茎和叶片,也可引起发病。
疫病发病温度范围较广,如吉林抚松地区5月中旬和9月中旬温度较低也可发病。造成疫病大发生的主要因素是湿度,大雨后土壤和空气湿度增高,有利于病菌产生孢子囊引起侵染及蔓延;温度高,潜育期短,再次侵染频繁,短期内造成毁灭性为害。北京农田栽参,7~8月遇连续大雨,常造成疫病的流行。雨水少的年份发病轻。荫棚的条件影响参畦的土壤湿度,板棚不漏雨比草棚漏雨的发病轻。林下栽参,湿度大病害重。
(五)西洋参(人参)根腐病(根萎病)
人参根腐病在人参产区均有发生,尤其是农田栽参为害严重,六年生人参发病率可达50%~60%,严重影响生产。
症状:主要为害老龄参。常从芦头或支根处开始发病,向主根蔓延。病部呈黄褐色至灰褐色,参根部分或全部腐烂,地上部先叶片萎垂,后整株枯萎。一、二年生参苗引起苗腐。症状与立枯病、炭疽病易混淆。
病原物:茄腐皮镰孢(Fusarium solani)属半知菌亚门,瘤座孢目。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在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并能在土壤中腐生存活多年。病菌通过菌土转移(灌溉流水、土壤耕作等)或带病参苗传播,病残体堆制的肥料也可传病。重茬地、整地不细、过量浇水和雨后田间积水以及地下害虫和线虫为害等原因,导致根系发育不良或产生伤口容易引起发病。病菌要求较高的温度,因此常在人参生长中后期出现。
(六)西洋参(人参)黑斑病
黑斑病又称斑点病。世界性病害,凡种植人参、西洋参的国家均有发生。我国各栽培参区都遭受其为害,在吉林、辽宁、北京等地严重时发病率几乎高达100%,造成叶片早期枯萎落叶,种子干瘪,对参根和种子产量及质量影响很大。西洋参严重发生时可引起毁苗。
症状:黑斑病主要为害叶、茎、叶柄、花梗、果实及种子,根部偶尔也可受害。叶上病斑近圆形、不规则形,直径3~15毫米,淡褐色至褐色,后期中央变浅黄褐色,稍有轮纹,空气相对湿度高时叶斑呈水渍状暗绿色。病斑常相互汇合使叶片枯死早落。茎、叶柄及花梗上病斑长条形,褐色,微凹陷,扩展环切可使茎部折倒枯萎或叶片下垂。果实和种子受害,产生黄褐色至褐色斑,果实干瘪,种子不实。为害芦头呈黑褐色腐烂。在湿度大时,各病部均可长出黑色霉层。
病原物:人参链格孢(Alternaria panax)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目。此外有报道胡萝卜链格孢(Alternaria deuci)也可致人参引起叶斑;根链格孢(A•radicina)为害参根。病菌除为害人参、西洋参外,还为害三七。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土表病残落叶和种子上越冬,也能存活于根茎受害部分。人参出苗至展叶期,初次侵染引起茎斑,产生的分生孢子主要靠风、雨传播,特别是雨滴飞溅,将病菌带到植株上,引起上部叶片、叶柄及花梗等部位陆续发病。一年可发生多次再侵染。
病菌生长发育和分生孢子萌发需要有较高的温湿度。在东北5、6月份人参展叶时开始发病,7~8月高温期遇连续阴雨,空气湿度大,孢子繁殖快,病害迅速扩展蔓延。若降雨期提前,病害可提早到6月发生。天气干旱发病轻。9月以后气温下降,病害逐渐减轻。
(七)西洋参(人参)炭疽病
人参炭疽病在东北地区及北京均有发生,但不如黑斑点普遍,有时低年生参苗受害较重,在西洋参上常引起苗枯。
病状: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也发生于茎、果实、种子等部位。叶片受害,病斑较黑斑病小,呈圆形、近圆形,直径约2~5毫米,黄褐色,后中央变黄白色,或边缘红褐色,中央淡褐色,稍有轮纹,多雨潮湿时斑上微露小黑点,干燥时病斑脆裂穿孔。幼苗受害,小叶连同叶柄枯死或以后生长不良。
病原物:人参炭疽菌(colletotrichun panacicola)属半知菌亚门,黑盘孢目。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株体和种子上越冬。次年发病的幼苗和病残组织上产生的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淋溅、昆虫和农事操作等方式传播。在生长期,病斑上不断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引起再侵染,使病害蔓延扩大。炭疽病在高温多雨和高湿情况下发生,天气干旱和阳光直接照射,人参抗病力减退到更易引起为害。东北6月下旬开始发病,7~8月为害较重,秋季气温降至10℃以下则不再为害。
(八)西洋参(人参)褐斑病及其它叶斑病
人参次要的叶部病害有褐斑病、斑点病和斑枯病等。褐斑病发生在人参生长中后期,二、三年生参苗发病重,一般发病率为10%左右,近年来为害性有上升趋势;斑点病在个别年份发病较重;斑枯病发生较少。
症状和病原物
(1)褐斑病 叶上病斑近圆形至椭圆形,直径2~4毫米,褐色,上生淡黑色霉层。病原菌是人参生尾孢(cercospora panacicola)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目。
(2)斑点病 日本谷称蛇眼病。叶斑圆形至不规则形,直径3~10毫米,边缘红褐色,中心褐色,有轮纹呈眼圈状,上生小黑点。病原菌是人参叶点霉(phyllosticta panax),属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目。
(3)斑枯病原菌 叶斑近圆形至多角形,黄褐色,中央色淡,扩大常受叶脉所限,后斑黑点。病原菌是楤木壳针孢(septoria araliae),属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目。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菌核在病残体上越冬。产生分生孢子引起初侵染,以后又引起再侵染。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接触和昆虫传播。叶斑病的发生都要求高湿度,有雨露水滴才能促使孢子产生、传播和引起大量的侵染。参床前后檐漏雨地方发病较重。褐斑病适宜于较高的气温,在东北8~9月为发病盛期。斑点病和斑枯病也大多发生在8月。天气干旱、光照过强,参苗生长衰弱易引起为害。
(九)西洋参(人参)细菌性烂根病
症状:发病初期病株上部叶片边缘变黄,微向上卷,叶片上出现棕黄色或红色不规则形斑点,严重时全叶变成紫红色,最后叶片萎蔫。早期萎蔫尚可恢复,以后则不可恢复。根部受害产生褐色、圆形至不规则形软腐斑,后病斑扩大或连合,使整个参根软腐。用手触之发粘,具很浓刺激性气味。严重时整个参根组织解体,只剩下表皮的空壳。
病原物:病原细菌有二种:竹假单孢杆菌(pseudomonas caryophylli)和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亚种(erwinia carotora subsp•carotouora)。
发病规律:病原细菌大量长期存活于土壤中,成为越冬菌源,引起初侵染。细菌通过参根上的各种伤口侵入。当参根生长健壮、抗病力强时,病菌处于潜伏状态。参根各部位均可潜伏病害,以芽苞带菌率最高。一旦参根生长衰弱,抗病力下降或外部温湿条件对细菌适宜时,便表现出病害症状。发病后期常与镰孢菌、丝核菌等复合侵染,病斑外部出现真菌的菌丝体。
    第二节 西洋参(人参)病虫害综合防治及高产栽培技术
人参的病害种类比较多,防治人参病害也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具体措施如下:
1.选好种参地块 要选择地势高,土壤排水、透水良好的地方栽参。
林地栽参 选择土层深厚、蔬松通气、透水保水性良好的柞树、榛和椴树等阔叶林的灰化土或花岗风化土为宜。
农田栽参 前茬以粟、玉米等禾本科植物为好。种植前经一年休闲,耕翻,使土壤病残根充分腐烂分解熟化,精细整地做床,可减轻多种病害的发生。
2.搞好种植园卫生 及时处理病残枝叶。加强栽培管理,防止参棚漏雨和强光。参棚的管理是否到位,与病害的发生关系非常密切。荫棚结构要适宜,全荫棚和单透光棚不能漏雨,双透棚要用落叶均匀铺到覆盖畦面,透棚力求做到合理采光,透缝不能超过1厘米,入伏多雨高温季节必须适时插花、挂花及挂面帘等防强光措施。
3.移栽时慎选无病参苗 移栽过程要避免碰伤芽苞,最好是随挖、随选、随栽。
4.土壤消毒 播种或移栽前30~40天,将育苗床或栽参地块彻底消毒,具体方法:每平方米用菌线威或的确灵0.5~1克拌过筛细土或细肥1~2千克,均匀撒入土中,然后耕耙入土,并盖塑料薄膜闷15~20天。播种或移栽作床时,每平方米再施入国优101 5~10克或与甲霜灵混用,可防治立枯、猝倒等多种病害。
5.种子处理 播种时,每50千克种子,用菌成400~800克混合均匀后拌种,可防治立枯病、猝倒病、锈腐病、疫病、菌核病、根腐病等多种土传、种传病害。
重茬克对防治人参锈腐病的效果非常显著,施用方法:播种或移栽每亩用重茬克1000~1500克,与300~400千克腐熟有机肥(如猪粪、鸡粪等)混合均匀,作基肥施用,能杀灭多种土传病害病原菌,抑制土传病害的发生,还能使人参苗壮、茎粗、叶茂、长势旺盛。
6.高产栽培要求 首先用精制有机肥30~40千克/亩替代农家肥,国优106(含楝生物肥)80千克或国优生态肥50千克+复合肥50千克,目的是减少病害。在出苗后和快速生长期喷施高效抗病增产剂颗粒丰。颗粒丰是一种对植物生长发育有多种优异性能的活性物质,对西洋参增产和改善品质都有显著功效。可分别在发芽期喷一次,越早越好;果实膨大期,浓度1袋(10毫升)对水15千克,浇根,增产效果显著。
7.线虫及地下害虫防治 移栽时,每亩用5%天诺线净3~4千克,拌入过筛有机肥或细土30~40千克,均匀撒入移栽穴内(沟施也可以),对防治根结线虫和地下害虫有良好效果。
8.生长期药剂防治 在生长期发生立枯病、锈腐病、根腐病等根部病害,田间当中心病株出现在展叶期前(茎上出现病斑时),应开始药剂防治,可使用的药剂有菌线威3500倍液+喷茬克1500倍液灌根,菌成800倍液或国优101 1000倍液和乐乐逗1500倍液喷雾,也可浇灌苗床,但要注意不要让畦面积水时间过长,避免湿度过大。发生黑斑病、褐斑病、炭疽病等叶部病害,可在发病初期,用田除600倍液等杀菌剂进行茎叶喷雾。根腐病可用菌线威或的确灵3500倍液+喷茬克1500倍液灌根,也可将上述药剂与喷茬克或重茬克混合使用,但要随混随用,可提高防治效果,并能促进人参生长。

 

相关文章
中心概况 | 联系我们 | 合作组织 | 战略伙伴 | 京ICP备09044653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8003247号

中农国优(北京)科技推广中心
联系地址:北京市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43信箱 邮编:100193
电话:010-62890276 传真:010-62733339
邮箱:guoyou@nacc.org.cn 在线QQ:3857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