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小麦攻关项目大旱年夺高产 河南抗逆油菜新品低温季保丰收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0-05-14 查看次数:2708
本报讯(记者刘志强)今年贵州80%的小麦绝收,其余大幅度减产。然而,由黔西南州农科所承担的贵州省“十一五”重大攻关计划“肥地小麦新品种选育与应用”项目却依然夺得高产。
4月26日,贵州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在兴义市下午屯,对黔西南州农科所承担的攻关项目实施点进行田间实测实割验收,农户唐天培的田块亩产折干产量为415.7公斤,农户雷朝鸿的田块亩产折干产量为406.9公斤。经加权平均计算,126亩连片小麦高产示范展示田,平均亩产达到408公斤以上。 攻关项目负责人、黔西南州农科所研究员石明介绍,他们实施的省小麦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用的是自己选育的丰优7号、8号。尽管黔西南去冬今春遭遇特大旱灾,兴义市的千亩连片示范田,由于采取了科学栽培技术措施,仍获得好收成,甚至高于同品种往年大面积种植产量为350公斤的平均水平。“我们把极为有限的水资源用在刀刃上,并在小麦拔节期、开花灌浆期两个小麦需水关键期有效灌溉。”石明说,“为了节约水资源,我们指导农户采用湿润灌溉,避免漫灌;灌溉避开中午高温,在傍晚进行;灌溉后及时中耕,通过中耕切断土壤毛细管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另外,喷施抗旱剂、控制叶片气孔开张度、氮肥后移技术等技术措施的运用,使得该项目在大旱之年夺得小麦大面积高产。 本报讯(记者乔地)4月29日,河南省农科院“油菜博士”张书芬和她的团队育成的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国审“丰油10号”得到了全省农科系统60多位专家的好评,被认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高产抗逆油菜新品种。 “几天前,还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金黄油菜花,转眼变成了稠密的角果。”张书芬此前一直提心吊胆,经历过去年比正常年份提前一个半月的大幅度降温和暴雪,接着又是一直持续到今年4月的低温,“丰油10号”获得了河南省科技厅总农艺师王志和等专家这样的鉴定——群体整齐、长势良好、抗倒性强、角果稠密、无缺苗断垄和病虫害发生,也没有低温造成的分段结实现象,在大灾之年充分表现了它很好的抗寒性、抗倒伏性和抗病性。固始县农业局长吴冬青证实,全县86.9万亩“丰油10号”油菜单产将于去年持平。去年,该县油菜的均产是170.6公斤。 河南省农科院油菜科研团队针对“丰油10号”的生育特点和发育规律,综合利用栽培技术、土肥技术、植保技术,通过研究,建立了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等为核心的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同时还根据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土地流转、低碳栽培等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开展了以“五改五降”为研究思路的油菜简化栽培技术研究,并进行了示范种植,取得了良好效果。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鉴定资料表明,“丰油10号”对威胁油菜生产的菌核病、病毒病、霜霉病和白锈病具有明显的抗病能力,抗病指数优于对照种。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验,“丰油10号”芥酸含量0.12%,硫苷含量13.68μmol/g,种子含油量43%,三大品质指标均优于国家品种审定标准。而饱和脂肪酸比营养价值很高的橄榄油(15%)还低,只有7%,并表现出很好的稳产性和适应性。来源:科技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