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咸安区双溪桥镇财政所配合镇党委政府,积极引进项目,整合土地资源,走规模化经营路子,把农户撂荒土地变成“致富田”。该所累计引导村民如毛祠村召开各类大小会议135场次,上门入户沟通1586次,电话联系4572次。赢得了绝大多数群众的支持,实现了从“要我流转”到“我要流转”的根本性转变。

土地盘活只是第一步,该所坚持系统思维,多措并举,致力于将项目打造成可持续发展的“精品工程”。 通过“山上换山下”项目,毛祠村共整合出8000余亩集中连片的优质耕地。在此基础上,推行“四个统一”的标准化生产模式:一是统一种植品种。根据市场需求和土壤条件,择优布局,其中2500亩用于种植小米、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5000亩用于种植高粱、油菜等经济作物,专供大型酒企和油厂;统一种植方案。主动“走出去、请进来”,组织种植大户、青年党员到先进地区学习,同时邀请中国农科院院士徐明岗、省农科院、湖北科技学院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团队前来“出谋划策”,为毛祠村量身定制了涵盖粮食、水果、中药材、金银花等的多元化发展方案;统一耕种防收。土地成方连片后,为大机械化作业创造了条件。引进大型农机具,如今一台机器日均作业面积可达150亩以上,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统一烘干处理。购置了先进的粮食烘干设备,改变了“靠天晾晒”的传统模式,既保障了粮食品质,又减少了产后损失。
这“四个统一”带来了显著的“三个转变”:实现了“碎地”变“整地”,有效解决了土地细碎化问题,为现代化农业奠定了基础;实现了“低效”变“高质”,通过科技赋能和机械化,土地产出效率和效益大幅提高;实现了“撂荒地”变“致富地”,土地资源被激活,成为村民和集体增收的“聚宝盆”。目前,仅土地租金一项,村民每年就可获得超过100万元的收入;项目产生的大量务工岗位,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年务工总收入超过200万元;村集体经济也实现了突破,2025年已超过了20万元,预计2026年能达到30万元。
(陈邦胜 程浩 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