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扫描 | 手机版客户端下载 | 网站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本站首页
欢迎光临!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业新闻 >> 阅读文章

中国热科院在揭示“巴西蕉”和“南天黄”香蕉果实后熟差异方面取得新进展

来源: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发布时间:2022-11-24 查看次数:483

近期,中国热科院海口站在揭示“巴西蕉”和“南天黄”2个香蕉品种果实后熟差异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发现“南天黄”果实的部分成熟相关基因表达低于“巴西蕉”,导致两个品种之间存在相应的生理差异,从而使得“南天黄”果实的后熟迟于“巴西蕉”。该研究有助于阐明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南天黄”的后熟特性,对于推广抗病品种、促进香蕉产业健康发展有指导意义。

  香蕉属于呼吸跃变型果实,后熟启动导致果实迅速软化,采后损失严重。深入研究并阐明香蕉果实成熟机制,有助于研发香蕉保鲜及其物流技术。“巴西蕉”从90 年代中期就成为了我国香蕉种植的当家品种,受香蕉枯萎病影响,其种植面积不断萎缩。“南天黄”是目前综合性状优良的抗枯萎病品种。本研究以“南天黄”香蕉果实为材料,“巴西蕉”为对照组,系统挖掘了“南天黄”果实后熟调控及品质形成的差异表达基因,发现“南天黄”和“巴西蕉”采后催熟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乙烯催熟更适用于“巴西蕉”,“南天黄”采后贮藏过程中的呼吸特征、品质变化及调控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该研究为“南天黄”的后熟调控机制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对提高“南天黄”香蕉的货架品质和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

  研究成果以《Physiological and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reveals the postharvest ripening differences between ‘Nantianhuang’ and ‘Brazilian’ banana fruit》为题发表于《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论文第一作者为中国热科院海口站陈娇副研究员,通讯作者为中国热科院海口站袁德保研究员及中国热科院南亚所洪克前副研究员。中国热科院海口实验站李奕星、李芬芳也参与了相关工作。

相关文章
中心概况 | 联系我们 | 合作组织 | 战略伙伴 | 京ICP备09044653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8003247号

中农国优(北京)科技推广中心
联系地址:北京市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43信箱 邮编:100193
电话:010-62890276 传真:010-62733339
邮箱:guoyou@nacc.org.cn 在线QQ:3857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