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扫描 | 手机版客户端下载 | 网站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本站首页
欢迎光临!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业新闻 >> 阅读文章

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进入“快车道”

来源: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7-18 查看次数:482

本网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2020年启动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两年多来,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取得阶段性成果。围绕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中央财政以“先建后补”的方式,两年共支持2.7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集体经济组织建设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并支持整县推进,新增库容1200万吨以上。

一是设施建设有布局。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网络作出全方位、全链条的规划布局。农业农村部编制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建设规划》,提出构建“一个网络、五大支撑”融合联动的产地冷链物流体系。20多个省(区、市)制定了相关规划,形成了上下衔接、统筹推进的“十四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布局。

二是财政投入有力度。三年共安排中央财政资金100多亿元支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直接撬动社会资金投入400亿元以上。很多地方财政衔接配套,增加补贴主体、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比例,成为中央财政的有力补充。

三是工作推进有机制。建立了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目前,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基本都成立工作专班。安徽、广东、重庆、四川、甘肃等地建立分管省领导联系机制。天津、山西、江西、山东、湖南等地将项目建设列入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

四是项目管理有规范。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管理规范(试行)》,重点对规划编制、申报审批、建设指导、竣工验收、监督管理等内容进行统一规定。省级农业农村部门依据该规范,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建立健全上下衔接、分级负责的管理制度,提升项目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产地冷藏保鲜设施短板加快补齐,产业链供应链基础不断夯实。项目建设增强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商品化处理和初加工能力,有效降低产后损失,实现择期错季销售,增强主体议价能力和产业抗风险能力,成为供应链的“稳定器”“蓄水池”,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平台、新渠道。同时,项目建设坚持向脱贫地区倾斜,两年累计覆盖545个脱贫县,占实际总补贴资金约50%,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有力抓手。

相关文章
中心概况 | 联系我们 | 合作组织 | 战略伙伴 | 京ICP备09044653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8003247号

中农国优(北京)科技推广中心
联系地址:北京市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43信箱 邮编:100193
电话:010-62890276 传真:010-62733339
邮箱:guoyou@nacc.org.cn 在线QQ:3857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