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扫描 | 手机版客户端下载 | 网站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本站首页
欢迎光临!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业新闻 >> 阅读文章

“双超”油菜新品种选育取得突破进展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发布时间:2022-06-16 查看次数:291

近日,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联合襄阳市农科院,在湖北襄阳市襄州区举办油菜绿色革命核心技术观摩暨中国农科院创新工程重大任务“油菜双超新品种选育”推进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武现场指导。

  来自西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等单位的专家组成专家组,西南大学教授李加纳为组长,在襄州区石桥镇对油菜新品种“中油杂501”和3万株/亩等密植高产技术进行现场测产,刷新了我国冬油菜高产纪录,具有超高密、超高产等“双超”特点,标志着我国油菜产业绿色革命核心技术获重大突破。

  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的根本出路之一在于提高油菜单产油量。当前,我国油菜大面积生产种植密度偏低,仅1.5万株/亩左右,制约了耐密型品种高产潜力的发挥。全国油菜平均单产仅138.5公斤/亩,含油量为43%,平均产油量仅为59.6公斤/亩。基于此,中国农科院提出了培育油菜重大新品种提高产油量、研发油菜超高密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的目标。

  在中国农科院创新工程稳定支持下,“中油杂501”由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王汉中院士团队经过多年攻关选育而成,具有耐密植、高产、高油、优质、抗病、抗倒、抗裂角、适合机械化收获等优点。该品种在2019—2021年全国长江下游油菜新品种联合试验中,单产213.11公斤/亩,亩产比对照增产12.66%;含油量高达50.38%,是国家新品种试验中含油量最高的品种;亩产油量107.35公斤/亩,比对照增加26.93%,连续两年亩产油量排名第一,品质优于国际双低标准。

  当前,油菜“双超”育种理论进展良好,王汉中院士团队提出了实现超高产的两条关键技术途径,提高单位面积的花序数、角果数。两条技术路线“双超”品种选育均取得突破性进展,多个品种组合正在品种登记或区试中。并与相关单位联合研发了氮肥精准配施技术,适宜密植的机械化播种与收获设备,高密度种植油菜蜜蜂授粉技术等超高密超高产核心技术集成与示范。

  现场参会的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襄阳市政府等单位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大力培育和推广“中油杂501”等油菜新品种及其配套密植高产技术,催生油菜产业新的绿色革命,实现单位面积产油量倍增。


相关文章
中心概况 | 联系我们 | 合作组织 | 战略伙伴 | 京ICP备09044653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8003247号

中农国优(北京)科技推广中心
联系地址:北京市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43信箱 邮编:100193
电话:010-62890276 传真:010-62733339
邮箱:guoyou@nacc.org.cn 在线QQ:3857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