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扫描 | 手机版客户端下载 | 网站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本站首页
欢迎光临!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业新闻 >> 阅读文章

冻猪肉收储多次流拍仍再收,专家称利于稳固猪价

来源:第一财经 发布时间:2022-05-27 查看次数:448

 5月24日,华储网再次发布通知,将分别于5月26日(第1次)、5月27日(第2次)进行第九批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收储交易量分别为0.5万吨、3.5万吨。

  据统计,截至5月25日,中央储备冻猪肉已经完成8个批次收储,实际收储量合计9.2万吨,均价20400元/吨左右。不考虑其他费用,直接用于收储的资金约为18.7亿元。

  伴随猪价自今年3月底触底反弹,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出现流拍,而且5月份又继续实行超市场预期的三批次收储。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朱增勇解释称,此举有利于稳固猪价反弹效果。

  布瑞克咨询高级研究员徐洪志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4月份的第四批收储,就已经开始大量流拍。在多次大量流拍的情况下还频繁收储,主要是出于提振和维护市场信心的考虑,收储挂牌价成为市场预期的保底价格。

  他认为,大量流拍本身恰恰证明了市场信心正在迅速增强。由于屠宰加工企业强烈看多后市,持库待涨,当前收储的利润已经不能吸引其入场竞价。从政策操作层面看,相比冻猪肉收储所实际付出的资金量,对市场心理的影响作用堪称“四两拨千斤”。

  大量流拍背后,业内人士也指出,近期收储都是社会库代储,需要企业前期垫付资金,进行仓储,而社会库资金实力相对较薄弱,不太愿意承担垫付资金和库存压力。此外,近期毛猪价格涨幅较大,仔猪市场火爆,体现了市场对于中长期行情的一致性看好,社会库参与收储的意愿普遍不高。

  在养猪业去产能阶段,频繁启用收储机制,这在过去并不常见。

  朱增勇称,收储本身也是一种信号,是为了防止产能过度调减。逆周期调控机制,将使得今后的生猪产业进入稳定性明显提升、猪价窄幅波动的周期。

  自去年7月开始,生猪进入淘汰和优化阶段。今年4月,繁母猪存栏量4177.5万头,已经逼近正常保有量水平。这有利于今年下半年乃至2023年猪肉供给稳定和供需平衡。

  徐洪志认为,随着市场信心的快速恢复,去产能进程很可能在5月份趋于结束。以此推算,猪价在2023年春季就会见到价格高点。对于多数养殖户而言,当前养殖利润只是刚刚恢复到盈亏平衡线附近,处境仍然十分困难,不盲目跟风,适时出栏是必要的。毕竟,市场信心的真正底气在于成本控制和资金管理,及时出栏规避市场风险,而不是指望收储保底。


相关文章
中心概况 | 联系我们 | 合作组织 | 战略伙伴 | 京ICP备09044653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8003247号

中农国优(北京)科技推广中心
联系地址:北京市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43信箱 邮编:100193
电话:010-62890276 传真:010-62733339
邮箱:guoyou@nacc.org.cn 在线QQ:3857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