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扫描 | 手机版客户端下载 | 网站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本站首页
欢迎光临!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业新闻 >> 阅读文章

去年我国规模奶牛场产业素质进步较大

来源:中国食品网 发布时间:2021-09-08 查看次数:509

 日前,2020年中国规模奶牛场产业素质研究报告发布。报告表明,2020年我国规模奶牛场产业素质取得较大进步。

  为了掌握我国规模奶牛场产业发展特征,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对我国规模奶牛场的单产、技术人员、饲料资源、饲喂方式、挤奶方式、奶牛福利和粪污处理模式等产业素质参数开展了研究。

  报告显示,2008年以来我国规模奶牛养殖业快速发展,存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比例从2008年的19.5%提高到2020年的67%以上。随着规模化养殖水平的提高,奶牛场的饲料条件、装备水平、奶牛福利等产业素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得现代化的养殖技术得到快速推广和普及,推动奶牛单产和生鲜乳质量大跨步提升,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监测的示范牛场奶牛单产从2010年的5.2 吨提高到2020年的9.3吨,可以说规模奶牛场已经成为我国商品化生鲜乳生产的主体力量。

  调查表明,2020年我国规模奶牛场产业素质取得较大进步,奶牛单产在世界范围内处在中高水平;TMR饲喂技术和奶厅式挤奶应用占比达到99.5%和96.2%,国内已基本普及;粗饲料条件大幅改善,全株玉米青贮普及率达到99.0%,使用苜蓿的牛场占比达到70%以上;奶牛的福利条件不断提高,使我国奶牛单产能够快速追赶美国等发达国家。

  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提高,规模奶牛场实现机器取代人的转变,刮粪板清粪方式提高20个百分点以上,达到33.8%,粪污处理设备以及机械化、智能化设备的推广和换代将是未来的趋势。

  调查同时指出,我国规模奶牛养殖业种养结合比例仍偏低,只有51.3%,优质干草、挤奶设备、冻精等生产资料的生产供给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竞争。中小奶牛场在未来的竞争中处在不利地位,需要给予更多的政策关注。

相关文章
中心概况 | 联系我们 | 合作组织 | 战略伙伴 | 京ICP备09044653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8003247号

中农国优(北京)科技推广中心
联系地址:北京市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43信箱 邮编:100193
电话:010-62890276 传真:010-62733339
邮箱:guoyou@nacc.org.cn 在线QQ:3857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