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扫描 | 手机版客户端下载 | 网站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本站首页
欢迎光临!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心要闻 >> 阅读文章

中国农业(食品)绿色发展院士专家乡村行活动方案

来源:中国农业科技下乡网 发布时间:2021-08-04 查看次数:15696

    一、活动背景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特别提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的要求,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力支撑农业绿色发展。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等28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提出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的通知要求,科技部、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为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服务的各类主体构成的网络与组织系统,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提高 农业科技服务效能,引领和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指导思想
    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二十周年的重要 指示精神,全力做好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等工作,以及中央宣传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农业农村部等十五个部委对2021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开展进行安排部署要求。用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利用中国农业科技教育推广服务(公共信任资本)平台,更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聚焦科技强国、质量强国、 绿色强国目标,发挥创新引领作用,以推进‘一体两翼’战略实施为依托,以强化产教学研企一体发展、持续加大新技术推广、新品种研发、新成果转化、新农人培养力度,把农业的绿色发展摆在突出的位置,推进减量增效、绿色替代、种养循环、综合治理。在农业技术创新、农机装备更新、农服体制革新等多个方面同步发力、统筹推进。
    三、活动目的
    中国农业(食品)绿色发展院士专家乡村行活动以懂农·爱农·助农新时代“三农”工作为服务宗旨,加快推进重农、联农、带农各项活动为切入点,配合地方政府在农业生产技术指导、产业发展建议、政策解读与咨询服务等方面开展活动。积极开展创新创业人才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和服务“四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脱贫地区)特色农产品消费行动,以及中农国优农产品和地标农产品直播巡展活动等。进一步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大力推动绿色产业融合发展、生态环境建设、 绿色生态与黑土地保护等。在农业生产的方式上,要推进新“三品一标”(品种栽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在农业品牌上,以宣传推广服务绿色、有机、地理标志产品为抓手,加强农业新三品品牌建设(区域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推进乡村养老服务,培育养老托育服务体系,拓展红色旅游、乡村文旅,振兴乡村应有的功能,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最急迫解决的现实问题,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十四五”农科教推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服务(典型案例征评推荐),积极探索可复制推广的农业生产托管模式。架起城乡统筹融合发展的“金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不断推进农村现代化。
    四、实施计划
    (一)抓好三个队伍建设。
    即科技下乡专家服务队伍;乡村行专家决策队伍;服务“四区” 特色(地标)农产品消费行动执行队伍。
    (二)大力开展绿色农业(食品)发展的调研,院士专家乡村 行,组织高层研讨会、高峰论坛等(每年20-30场)。
    (三)设施现代产业园投资,规范化园区运营托管,组织绿色 农业(食品)的典型案例征集、新闻发布会、产品对接、展览展示 交流交易会(每年10-20场)。
    (四)组建绿色农业投入品示范基地,同一品种不超过三个, 种子、苗木、高效绿色农药与肥料、生物制剂、园艺设施、机械设 备、智能装备等(100个)县以万亩为单位。
    (五)征集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1000个),征评一批乡村行最美领军企业和领军人物、乡村行乡贤模范人物、村主任 (支书)、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家庭农场主等。
    (六)积极推进“绿色农业(食品)大数据应用产业研究平台” 建设。
    (七)组织绿色农业(食品)良知道德模范领军企业与领军人物征评活动。
    (八)开展国家职业资格技能与实用技术培训,培育一批乡村行专家、乡村行专员、致富带头人、农业经理人、乡村经纪人等合格的大众四会(会认知、会做事、会生存、会共处)人才(10万人 次)。 
    (九)启动全国服务“四区”特色农产品消费行动暨中农国优农产品直播巡展活动。
    (十)加大中国老教授(专家)康养乡村文旅产业园项目实施力度。
    (十一)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A、积极开展绿色“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活动,为“一带一路” 绿色发展合作平台,“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等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B、创意农业与智慧农业、健康食品消费国际活动。
    C、土壤健康保护与可持续国际研讨活动。 
    乡村行活动,主要根据2020 年7月份由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中国老教授协会、中国农业科技下乡专家团等单位共同开展的中国农科教推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暨院士专家走基层攻坚脱贫助力乡村振兴宣讲活动的要求,落实中国农业科技下乡专家团关于懂农·爱农·助农新时代“三农”工作服务宗旨,聚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中宣部等十五部委关于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精神,发挥其品牌效应和示范功能,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新时代“三农”工作,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企事单位、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资源下沉、人才下沉、服务下沉、科技下乡,立足现代农业服务,推进黑土地保护和新技术试验示范,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开展农业绿色生产,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进一步发挥资深专家学者的优势,共商共建共享,协同发展,打造一流的农科教推模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农业科研部门、大专院校及其校办企业搭起一座展示新成果、新专利、 新品种、新设备的舞台,为地方政府、推广部门寻找技术、项目、产品创造机会。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产品的宣传推广、交流交易、咨询服务为中心。健康的土壤是满足日益增长的农业需求的重要条件。只有土壤健康,才能实现植物健康、食物健康以及农业生态健康。把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农民看得见、摸得着、易于接受的科技信息或产品,送到农民手中。在开展订单式科技下乡和农业生产性服务活动中,以推动先进科学技术为动力,以开展职业教育培训为手段,把一主多元、产教学研企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系列活动中,特邀院士与专家走基层,设立院士指导专家工作站点,搭建四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脱贫地区)特色与地理标农产品展示展览对接销售平台,建立一整套多元合作农业推广体系,使农业科学技术迅速提高并广泛应用,加强乡村文化建设,面向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及专业化种养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乡村振兴,为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提供技术支撑,更好地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服务。通过乡村行,示范基地建设和科技下乡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发挥农科教推体系平台中资深专家、学者的优势,共商建享,协同发展。以推动先进科学技术为动力,以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培训农业经理人,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从业技能和文化技术素质为手段,继续推进大数据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创新应用,把一主多元、产教学研企、科技推广紧密结合起来,为农业生产性服务提供指导及政策解读上发挥更大作用,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服务。
    通过“中国农业(食品)绿色发展院士专家乡村行”活动的开展,加大宣传和服务力度,及时曝光在农业生产和乡村行活动中不守诚信、弄虚作假、坑骗行为的单位和个人,为乡村行保驾护航。 进一步发挥中国农业科技下乡专家团、中国老教授协会、涉农高校科研院所等资深专家、学者的高智力,以及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高技能专家的优势,整合全国的老教授和老科技工作者资源,并在全国启动院士指导专家工作站,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贡献力量。
    (十二)活动邀请对象
    主要邀请地方政府、涉农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协会、商会、学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投资集团、企事业单位、供销系统、产业园区、科技园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代表,新闻媒体等单位和个人参与,共商建享。
    五、院士指导专家工作站简介
    院士指导专家工作站是在中国老教授协会、中国技术市场协会的指导和支持下,由相关单位提出申请,经地方政府批准,报中国老教授协会农业专业委员会、中国农业科技下乡专家团复核并主导牵头设立的科技服务实体,旨在充分发挥涉农领域院士、专家等高智力人才作用,搭建产教学研企融合发展的工作平台。
    院士指导专家工作站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的重要指示和党的十九大及各次全会精神,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破解“三农”领域的突出问题。科技部、农业农村部、教育部、 财政部、人力资源保障部、银保监会、中华供销合作总社等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科发〔2020〕192 号)指出:充分发挥市场在农业科技服务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统筹资源、政策保障等作用,强化农技推广机构公益性服务主责,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进一步加强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充分发挥企业等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力量的创新服务主体作用。院士指导专家工作站正是落实国家有关部委的部署,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 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东北振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现代化的重要组织和有力支撑。
    一直以来,农业科技领域存在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短板,其中一个重要症结就是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着诸多体制机制关卡,创新和转化各个环节衔接不够紧密。院士指导专家工作站的创建,有助于破解农技、人才、资源、信息、服务下沉落地难的局面,有力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与农业农村现代化。院士指导专家工作站的创建,可以更好地满足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接受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需求,促进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沟通交流合作,搭建人才交流培养、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驱动的服务平台,把院士专家等高智力人才引入企业,发挥院士专家的技术引领作用,帮助企业培育科技创新团队,实现院士专家及其创新团队与企业技术研发团队的有机融合,为企业科技创新赋能,突破关键技术制约,有效发挥高端人才在企业重大项目研发、高层次人才培养、科技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作用。
    通过院士指导专家工作站的运行,充分发挥院士和老教授、专家们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聚集优势资源,服务企业创新发展,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导向、产教学研企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培养、引进和用好高层次创新人才,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及核心竞争力,助力乡村产业优化升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区域农业品牌建设,农村职业教育模式创新;把“开发优质产品、创造优秀品牌、提供优良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中国农业(食品)绿色发展院士专家乡村行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服务“四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脱贫地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与地理标志农产品消费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平台优势】
    (一)全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产品交流交易中心
    全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产品交流交易中心成立20年来,坚持以科技下乡、成果转化和现代农业服务为工作重点,致力于高新技术成果的普及、转移转化。主要从事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产品的代理、 推广、宣传、策划、开发、交流交易等工作。办公地点设在中国农业大学。“中心”的宗旨是为农业科研部门、大专院校及其校办企业搭起一座展示新成果、新专利、新品种、新设备的舞台,为地方政府、乡镇企业寻找技术、项目、产品创造机会。任务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产品的宣传推广、交流交易、咨询服务为中心。目的是将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农民看得见、摸 得着、易于接受的科技信息或产品,送到农民手中。
    (二)全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产品交流交易会(简称全国农业“双交”会)
    全国农业“双交”会已举办六届七次,首届2000年9月由黑龙江省科技厅等主办,第二届春季2001年5月由天津市委市政府等主办、秋季2001年11月由桂林市委市政府等主办,第三届2002年9月由长沙市委市政府等主办,第四届2003年9月由合肥市委市政府等主办,第五届2004年由厦门市委市政府等主办,第六届2006年2月由北京市农业局等主办。累计参展商近2500多家,90多所农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参展,参展项目和产品达16000多项,成交额超45亿多元。全国农业“双交”会的成功举办,对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调动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加速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7年初,原农业部批准全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产品交流交易会为农业部的会议之一——中国农业新成果新产品新技术交易博览会,这充分证明全国农业“双交”会成功举办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三)中国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研究高层论坛与农民文化节
    1.首届中国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研究与农民文化节高层论坛于 2009年11月28日在湖南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论坛由中国农业大学主办,中国农技协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和中农国优(北京)科技推广中心承办,中国农业科技下乡专家团、中国技术市场协会、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支持。长沙市政府副秘书长余冬阳先生致欢迎辞,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傅泽田教授作题为“加快农村合作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报告;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夏敬源博士作题为“发展多元农技推广,服务现代农业建设”的报告;中共中央办公厅调研室余永龙巡视员作题为“合作社企业及其金融文化”的报告。
    2.由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吉林省人民政府、长春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农技协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长春市人民政府、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吉林农业大学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研究高层论坛与农民文化节2010年8月20日在长春圆满结束。会议由长春市政府秘书长姜宝忠主持。长春市副市长陈巳、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傅泽田致开幕词。
    (四)中国创意农业国际合作与发展高层论坛
    1.首届中国创意农业国际合作与发展高层论坛于2011年9月17日-21日在长春举办,近百位国内外相关部门领导以及专家、学者围绕创意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讨。农业部总经济师张玉香在开幕式上说,近年来,创意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结合各自特点已经探索并形成了良好的创意农业模式,国内一些地区也将创意农业作为重要的农业内容,在创新过程中不断创新生产经营理念,北京、上海等地已经逐步取得了成效。
    2.第二届中国创意农业国际合作与发展高层论坛于2019年11月 8日在东湖老西醋博园举行。来自西班牙、比利时、德国、泰国、瑞士、韩国等国家的10余位研究国际醋的专家学者及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的食醋酿造学专家学者等近百人参加论坛并作学术交流。论坛由中国创意农业国际合作与发展高层论坛组委会、山西省品牌研究会、山西现代农业工程出版传媒中心、山西老陈醋集团联合主办,主题是“醋让生活更美好,老西醋博园讲给世界的故事”。中国创意农业国际合作与发展高层论坛秘书长辛士出席并讲话。
    (五)中国农业科技下乡专家团
    中国农业科技下乡专家团(简称“专家团”)是全国唯一的常设科技下乡服务机构,2004年由科技部中国技术市场协会牵头组建,联合农业部(原)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科技部中国技术市场管理促进中心、中国农业大学、新闻媒体等相关单位,面向全国的农业科技下乡服务组织,具有独立研究策划并组织实施订单式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对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农业科技产业园项目、农业高科技项目等进行客观分析、规划设计,并可为其提供科技支撑、项目中期、后期和总体评估,以及自主发表专题研究报告等职能作用,是中国生态农业千县万亩示范基地工程优选产品科技下乡活动的中坚智囊。
    专家团领导和成员都是我国科技、农业、金融投资、市场研究、新闻媒体等领域的资深专家,目前已达2000 多人,已在全国21个省市70多个市(县)开展科技下乡活动。
    组织机构
    名誉团长
    相重扬 原农业部副部长、全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产品交流交易中心名誉主任
    何丕洁 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革中央副主席
    团长
    韩德乾 科技部原副部长
    常务副团长
    陶元兴 科技部离退休干部局原局长、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会长
    副团长
    张志斌 原农业部科技入户园艺作物首席专家、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研究员
    张真和 原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作物栽培首席专家、中国蔬菜协会副会长
    韩惠鹏 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原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中国老教授协会农业专业委员会会长
    翟志席 中国农业大学原副书记兼纪委书记、中国老教授协会农业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
    王道龙 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所原所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世界中医学会联合会中医与农业分会会长
    李建国 中国农科院原所长、研究员
    安丰杰 国家林业与草原局集体林业改革发展司原司长、中国老教授协会农业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王秀忠 农业农村部产业发展司原巡视员
    董希德 山西省农业厅原巡视员
    文心田 四川省农业大学原校长兼书记
    张锡坤 四川省原农业厅巡视员
    赵学文 辽宁省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原主任、辽宁省农业产业化协会会长
    团长助理兼秘书长
    辛 士 全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产品交流交易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农国化(北京)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
    副秘书长
    葛玉梅 中农国优(北京)科技推广中心副主任、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农化服务办公室常务副秘书长
    彭古清 农产品质量与农业投入品安全协查中国行四川组委会副秘书长
    许 远 加拿大食用菌协会会长
    工作站站长
    符 斋 海南省农业技术推广站原站长(海南站)
    张锡坤 四川省原农业厅巡视员(四川站)
    刘 娣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黑龙江站)
    (六)中国老教授协会
    中国老教授协会前身为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建立的“北京老教授讲学团”,1991年经国家民政部批准注册,更名为“中国老教授协会”。本协会是由年龄在55岁以上的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副研究员和其他具有专业技术高级职称的专家学者自愿结成的全国性、专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现任会长十三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北京大学原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林建华。目前会员总数超过10万人,其中有200余位两院院士和众多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1000余位曾任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领导,以及500余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政府部门司、局级以上干部,他们均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经验。本协会宗旨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四个面向”和“五项并举”的战略布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贡献。充分发挥协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老教授的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广大老年学者和专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献计助力。多年来本协会在举办民办教育、进行科技咨询服务、向政府和企业献计献策、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组织编写、编译学术著作和科普读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做出了积极贡献。2003年9月,协会被国家民政部表彰为“抗击非典先进全国性社会团体”,2004年、2010年,协会两次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民间组织”。
    (七)中国老教授协会农业专业委员会
    中国老教授协会农业专业委员会(简称“农专委”)成立于1985年,是中国老教授协会所属三十多个专业委员会中唯一直接服务“三农”的专业委员会。农专委领导班子成员均由副高以上的老教授、老专家、老领导组成,职称均为高级职称及以上专家或司级以上行业内领导,在农业领域的权威性极高,社会资源面广,与多家农业科技、农业推广及农业专业学会、协会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现任会长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原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韩惠鹏,常务副会长中国农业大学原副书记兼纪委书记翟志席,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原常务副院长于嘉林,副会长安丰杰、张文立等,副秘书长赵耀辉、辛士等。业务执行机构为秘书处,设在中农国化(北京)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八)中国技术市场协会
    中国技术市场协会是国家科技部为业务指导单位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国性行业协会。是1992年3月由原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国家教委、中国科学院联合发起筹备成立、经民政部批准登记注册的国家一级社团组织。科技部离退休干部局原局长陶元兴任会长。
    二十多年来,中国技术市场协会在宋健、郭树言、徐冠华、段瑞春、谢绍明、韩德乾、刘燕华等诸多领导的亲切关怀与具体指导下,努力宣传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积极开展技术服务,培训技术市场建设人才,为推进现代技术市场法制建设,规范交易行为,维护技术市场运行秩序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九)中国技术市场协会农业农村专业委员会
    中国技术市场协会农业农村专业委员会(简称中技协农委)是中国技术市场协会批准的农业农村服务方面的直属机构,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农业技术市场繁荣和发展的服务平台。办公地点坐落在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中技协农委依托农业大学、科研院所、中国农业科技下乡专家团、中国老教授协会等专家、学者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和专业技术优势。积极参与农科教推1322工程和六个一(一站一室一队和一业一品一店)工程建设、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主体多元化体系建设、装备智能(数据科学)推进,以及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服务。
    (十)中华合作时报社
    《中华合作时报》是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管,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经济类大报,每周二、三、四、五出版,对开8版,在北京出版发行,国内刊号CN11-0247。
    《中华合作时报》辟有《经济新闻》、《农资专刊》、《棉花 导刊》、《茶周刊》、《合作金融》、《烟草周刊》、《安全时讯》 等周专刊。
    报刊职能《中华合作时报》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报道合作经济及“三农”新闻,关注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发展动态,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提供鲜活实用的舆论支持。
    《合作金融》是专注服务于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中央级专业媒体。周报以“普惠金融、智慧先锋”为办报理念,以“最专业、最实用”为办报目标,积极推动中国合作金融机构发展。目前,《合作金融》周报在农村金融领域拥有广泛的读者群,读者范围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主,涉及各类农村金融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相关监督管理机构及农村金融领域的专家学者。
    (十一)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农业分会
    1989年“中国退离休科技工作者团体联合会”成立后,经民政部批准本会加入该组织,并于1993年5月更名为“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农业分会”(简称:农业分会)。农业分会是依法登记成立的非营利性社团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农业老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
    20多年来,农业分会在深入实际进行政策调研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有的调研报告与建议,得到了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的亲自批示,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对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加大国家资金的投入产生了重大影响。农业分会的老科技工作者们,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探讨农业方针政策、传播先进科学技术、总结生产经营经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民和涉农企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得到了社会的关注与认可。
    (十二)中国农业科学院老科技工作者协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的前身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退(离)休科技工作者协会,于1988年3月9日正式成立,历经四届理事会。2004年9月24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退(离)休科技工作者协会更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众所周知,老科技工作者、老专家有着独特的优势,为充分发挥老科协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共同培育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共享共治新体系,双方就现有宝贵的专家资源进行了交流与探讨,针对当前的科技成果转化,食品农产品产业的科技转型升级提出了战略性意见,同时对长城食品安全科学技术奖的评审与推荐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推进科技创新融合,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是当前老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为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理所当然。现任会长王道龙研究员。
    多年来,农科院老科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作为,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新时代要把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做好老科协中长期发展规划;积极搭建平台,充分发挥老科技工作者的重要作用;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建设好老科技工作者之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三农”事业上,再创辉煌。
    (十三)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中国农业大学(英译: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缩写 CAU),是一所以农学为特色和优势的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国家“211工程”和“985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现有农学与生命科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 资源与环境科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农业工程与自动化科学、经济管理与社会科学等学科群。学校设有13个学院,涉及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医学、哲学等9大学科门类。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简称:科技园)是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是中国农业大学专门负责学校科技成果向社会推广转化、科技企业孵化、双创人才培养的支撑平台和直属机构,是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服务窗口,占地面积为49.5亩,总建筑面积为7.6万平方米。科技园入驻国家和省部级实验室8个,入驻企业近300家,解决就业岗位近3000个,其中高新技术企业49家,科技园区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800余项。科技园着重发挥国家大学科技园、企业孵化基地、留学人员创业基地、技术转移中心、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创新基地的作用。通过搭建“硬件条件支撑平台”、“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创业创新服务平台”和“教育培训提升平台”,重点吸引、培育一批以现代农业、生命科学、营养健康、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领域为主要业务的研发能力强、自主知识产权多、产品技术前瞻性好、产业化发展潜力大、国家重点支持的创业创新团队及企业。
    (十四)中国农业大学老教授协会
    中国农业大学老教授协会是为中国农大和地方发展做出贡献的一个优秀群体,结合自身特长,关心农大的发展,积极为农大和地方社会作贡献。为地方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在服务三农、农大发展建设中作了大量工作,是农业、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宝贵财富。
    (十五)农产品质量与农业投入品安全协查中国行专家组
    农产品质量与农业投入品安全协查中国行专家组成立于2014年4月。2014年是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食品安全监督年,我们组织了中国食品安全万里行和农产品质量与农业投入品安全协查中国行走进四川活动,是在中央带头执行八项规定,赢得全党全国人民的衷心爱戴大好时期启动的,符合国家的要求,顺应人们健康的 精神需求;也是中国农业科技教育推广工作的新内涵,创造性地拓宽了农科教推的服务领域;走进四川活动也是在媒体社会责任意识淡薄问题日益突出,公众对强化社会责任的呼声更加强烈时刻启动的。为便于开展活动,成立农产品质量与农业投入品安全协查中国行专家组。自2014年4月入川以来,先后对安岳、眉山、峨眉山、都 江堰、郫县等地开展调研。中国食品安全万里行四川组织委员会于4月24日组织四川高层座谈会,5月11日在北京召开了高层研讨会,6月13日在温江召开大型新闻发布会,8月22日在成都国航世纪中心召开了组委会第一次工作会议,确定用“良知”来助推这一大型公益道德活动,9月5日在希恩国际酒店召开了绿色有机与食品安全交流座谈会,9月16日在成都三公尚品酒楼召开四川省食品(餐饮)安全论坛。10月21日,中国食品安全万里行走进四川简阳进行活动调研。 11月1日在彭州举办了酒店餐饮食品安全示范单位与食品安全领军人物颁奖活动。12月2日-3日,中国食品安全万里行走进古蔺和合江调研,主办、承办、合办、协办近四十家,中央电视台、国家级以 及四川省等上百家专业媒体都进行了大量宣传报道,在社会产生很大的反响。
    (十六)中国农技社会化服务创新发展联盟
    (China Agriculture-technique Socialized Service Innovation Development Alliance)。
    本联盟是由高校、科研院所、农业技术推广、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及全国从事农业、农村专业技术研究、科学普及、技术推广的科技工作者、科技致富带头人等自愿组成,是联系农业、农村、科学普及、技术推广、教学及科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科技致富带头人、农业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事业,推进农业与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农技社会化高效服务的综合平台。
    宗旨:为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构建农业经营体系和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要求,落实《中国科协农业部关于支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开展农技社会化服务的意见》科协发普字〔2014〕102 号精神。有效利用农业高校教育、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加大中国农科教推高效服务平台建设的力度、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模式推广力度,推进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不断创新符合各类规模经营组织发展需求的社会化农技推广方式方法,提高技术到位率,发挥农技社会化服务的更大作用。团结、组织和动员各地农业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合作经济组织及科研、教育机构、科技企业、科技工作者、科技致富带头人,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以服务“三农”为中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农科教推兴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广泛开展农业技术推广与农化服务活动,健全农科教推结合,产学研企有机衔接的协作机制,促进科技与地方经济的发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生产经济主体建设的进程,组织召开国内和国际农村合作组织学术研讨会,提出发展农技协的政策性建议,编辑出版相关论文集、书籍,尤其是适应农村农民科普读物的组织与编写等。为加大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建设力度,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优势,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科技需求,切实提高农业技术到位率,加强对农村合作组织的保护和规范管理,促进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服务的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更好发挥农技社会化服务的作用。为会员和农民依靠科技致富做好服务,为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服务,发挥社会组织在农村管理和稳定中的作用,加强优品种植与养殖示范品基地布局,优化农业资源, 拓展互联网线上平台和优品市场线下渠道的建设,进一步精准打造中国农科教推高效服务平台、培育融资与基金优秀客户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服务,也更好的为农业增产、农村繁荣、农民致富做出一定贡献。
    业务范围是:
    1.普及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知识,推广农村实用技术,引导会员和农民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2.开展教育培训活动,提高会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致富的新型农民,营造讲文明、讲诚信、讲道德的良好氛围。
    3.推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农业生产经济主体以及会员之间的科技合作,组织专家对农业生产与农化服务进行技术指导,增进会员、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之间的交流合作。
    4.开展社会化服务,举办各类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展览和营销活动。
    5.指导新型农技社会化服务的体系建设。开展工作交流、理论研讨、表彰奖励工作,推动各级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民主管理、规范行为,提高自律性。
    6.发展同港、澳、台地区及国外有关团体的友好联系。开展民间国际交流,促进国际科学技术合作。
    7.编辑出版有关刊物、书籍和资料,建设相关网站,组织制作音像作品,加强科技成果的宣传和科技信息的交流。
    8.组织符合中国农技社会化服务创新发展联盟宗旨的社会公益性事业。
    9.开展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工作。
    10.承担政府职能部门和主管部门交办的任务。
    (十七)中国农科教推服务(公共信任资本)平台
    ———农业生产性服务者与产教学研企奋进耕耘者的桥梁
    农科教推高效服务平台是农科教推有机结合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立足我国国情,“坚持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该平台是奋进耕耘者的桥梁,是有机结合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跨部门、跨学科、跨产业、跨领域、跨行业的综合服务共商建享的平台,可以更好地把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易接受的科技信息或产品,送到广大农技人员和农民朋友手中,加快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十八) 全国农科教推优秀单位与优秀人物征评活动
    中国农科教推社会化服务新体系建设高层论坛暨全国农科教推优秀单位与优秀人物征评活动从2009年开始,已在北京钓鱼台成功举办了三届,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八届,共举办十一届。中央电视台、农民日报社等多家国家级媒体及专业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在社会引起很大反响。
    (十九)中农国优(北京)科技推广中心(中国农业科技下乡专家团秘书处)
    中农国优(北京)科技推广中心(以下简称“国优中心”) 是科技部中技协与农业大学专家等共同投资组建的集科研、培训、推 广展示、品牌建设与管理,优质产品筛选为一体的科技推广体系, 办公地址坐落在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创业园。
    国优中心开展的订单式中国农业科技下乡活动、中国农民文化节、中国创意农业国际合作发展高层论坛、中国农科教推高效服务建设平台、全国农科教推优秀单位与优秀人物表彰活动、农产品质量与农业投入品安全协查中国行、全国优品种植养殖示范基地建设等活动,备受社会关注,中央电视台、国家级以及专业媒体都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报道。
    国优中心主要从事涉农领域的先进技术、优秀项目(成果)、优质品种(产品)的宣传策划、技术转移、示范推广等工作。推广中心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化组合为前提,以咨询服务、组织活动为纽带,以新农村优质生产基地建设为目的,组织专业队伍开发和指导所推荐的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和农产品深加工项目等,积极筹划科技下乡活动,举办农业优质产品和新技术成果产品的展览展示、交流交易、研讨培训等活动。为企事业单位、农业科研部门、大专院校搭起一座展示新成果、新专利、新品种、新设备的舞台,为地方政府、乡镇企业寻找技术、项目、产品创造机会;同时为农技推广部门和广大农民朋友筛选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新成果提供一个便利的场所。国优中心依托科技部中技协在科学技术领域内的行业管理优势;在科研上依托农业大学和科研院所;在宣传上以《农村大市场》杂志、《农产品加工》杂志、中国农业市场网、中国农业科技下乡网为主渠道;在技术服务上依托中国农业科技下乡专家团办公室的专家、教授、学者,为农资经营厂商,农技推广单位、生产基地、科技园区以及种植大户解难答疑、传技授艺;对推广经营、管理人员和种植养殖大户进行培训;在新技术产品的推广和基地建设上积极参与中国生态农业千县万亩示范基地工程优选产品科技下乡活动,利用已设立的示范区、示范点、 示范基地进行试验示范和宣传推广工作。
    (二十)中农国化(北京)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老教授协会农业专业委员会秘书处)
    中农国化(北京)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农国化”)通过资源整合、创新合作机制,进一步发挥化工农化企业优势,科学领域技术转移的市场优势,农业高校、科研院所的教学与科研人才和专业优势,农业部门的农业技术推广的行业管理优势,新闻媒体的信息平台优势等,并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聘请化工农化学科的资深院士、专家、学者作为该办公室高级顾问、技术专家等,打造实力雄厚的化工农化创新发展服务新体系,以利于更好地为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农业社会化体系建设服务,中国农业科技下乡专家团国优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示范基地执行单位,农产品质量与农业投入品协查中国行执行单位,全国农科教推农业生产性服务总队建设单位之一。中农国化主要是为了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先进技术推广,配合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重大行动的开展,当好农化科研、生产企业和推广的红娘,为地方区域经济、农化行业的发展以及农民生产的需求架起一座共赢的桥梁,带动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探讨多元化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有效途径。中农国化着力于为农化服务提供产业支撑,致力于研究化工生产企业和农化服务单位最需要的新项目、新成果、新技术、新功能型产品,编制操作性强的可行性报告,帮助企业技术研发,改善企业创新管理水平,帮助企业解决经营管理问题,为企业培养技术和管理的实用型人才,在品牌的使用、设计包装、宣传广告,专家指导,市场开发与销售、原料供应及资金支持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形成信息与资源共享。
    (二十一)媒体平台
    1.《农产品加工》杂志
    《农产品加工》(旬刊)是由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重点支持的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专业媒体,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刊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和科技部万方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1671-9646/CN14-1310/S。 为了全面服务农产品加工行业,《农产品加工》在办刊方向上,针对不同层次的读者群,确定了相应的选题内容和期刊类型,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2013年起,《农产品加工》(上旬刊),以科普为主;中旬刊和下旬刊为《农产品加工(学刊)》,以从事农产品加工科研和教学的科技人员,大专院校教师、在读博士生和硕士生为主要读者群和作者群,为从事农产品开发研究和推广应用的科研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和成果转让平台。在农产品加工科研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期刊影响因子逐年提高。
    2.《农村大市场》杂志
    《农村大市场》是我国第一份面向农村市场的交流性刊物,1993 年创办。栏目设有:农业要闻、CTE 科技苑、健康生活、政策要论、行业规范、“三农”论坛、合作组织、市场纵横、经营之道、企业之窗、良种园地、作物栽培、水肥土壤、植物保护、养殖天地、贮藏加工、农机平台、设施园艺、创意农业、资源环境、社会经纬、 农村百科等。
    3.中国农业市场网和中国农业科技下乡网
    中国农业市场网(www.nacc.org.cn)和中国农业科技下乡网 (www.guoyou.org.cn)是农科教推体系的官方信息发布网站。主要为地方政府、农业相关管理部门、农业企业、农村合作组织、种植养殖大户,以及农业农村从业者提供相关政策信息、行业资讯,与其生产经营活动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信息及业务服务。农业市场网主要设置:新闻频道、政策法规、会议资讯、会员专栏、供求频道、科技推广、访客留言等栏目。科技下乡网主要设置:新闻中心、科技下乡、会议论坛、培训课堂、基地建设、优秀人物、合作组织、农化服务等栏目。


中国农业(食品)绿色发展院士专家乡村行组委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天秀路10号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3B-5005(100193)
联系人:张冬梅 010-62818227,62890012
葛玉梅 010-62732298
网址:www.guoyou.org.cn www.nacc.org.cn

相关文章
中心概况 | 联系我们 | 合作组织 | 战略伙伴 | 京ICP备09044653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8003247号

中农国优(北京)科技推广中心
联系地址:北京市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43信箱 邮编:100193
电话:010-62890276 传真:010-62733339
邮箱:guoyou@nacc.org.cn 在线QQ:3857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