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扫描 | 手机版客户端下载 | 网站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本站首页
欢迎光临!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业新闻 >> 阅读文章

“数”说乡村振兴 专家心中有“数”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1-05-14 查看次数:542

 手机变成“新农具”,数字成为“新农资”,数字技术助推弥合城乡数字鸿沟……数字化正塑造着中国乡村新形态。那么,未来数字乡村发展方向是什么?数字化会给乡村振兴带来什么?

  12日、13日,2021数字乡村论坛在河南郑州举行。论坛上,与会专家以“发展数字农业,建设数字乡村”为主题,探讨信息化、数字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引领作用。

  建设数字乡村既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动能、新手段,也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制高点。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认为,智慧农业是农业技术、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融合后,导致的一种生产方式的变革。农业技术、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三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朝着“绿色、生态、智能”方向发展,这是未来农业生产发展方式的变化趋势。“总体上我们国家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快,但是底子比较弱。”赵春江建议,政府部门应在资金上给予补贴和支持,对农业农村的数字化企业适当减免税收。

  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党委书记宋灵恩看来,当前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和三农领域正在加速融合,并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数字技术推动农村数字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动能;数字技术助推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增强农民幸福感、获得感;数字技术推动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助力振兴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拓宽村民自治渠道。

  数字乡村时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从微观方面分享了对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的认识。他认为,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高级形式,无人农场是实现智慧农业的重要途径,智能农机是无人农场的重要支撑,人工智能是智能农机的关键技术。

  驱动乡村数字化的抓手在哪里?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院长李鸣涛认为,农村电商是推动乡村数字化的驱动力。他说,当手机成为“新农具”时,一些新业态、新模式在广阔的农村市场纷纷落地,给农产品走出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后小康时代,农村电商应不断满足城市消费需求和农村消费需求才是发展的需求。”

  李鸣涛建议加强农村电商与跨境电商的联动,立足忙变量,抓住快变量,促进农村电商发展;各地政府间、市场主体间应相互配合,共同维护农村电商市场健康有序。

  在运用大数据如何为农民提供服务方面,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家耀特别强调,“要构建乡村文化共享平台,用时空大数据共享平台服务农民。”他认为,工程科学与技术学科专业应增强学科专业设置的针对性,培养服务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大国家战略的新型科技人才。

  还有专家认为,随着数字乡村建设不断发展,数据量会越来越大,安全问题会越来越突出,这一问题需引起重视,要不断通过过程安全保证数字乡村和乡村振兴中的系统安全和数字安全,“通过安全保发展,通过发展来做安全。”

相关文章
中心概况 | 联系我们 | 合作组织 | 战略伙伴 | 京ICP备09044653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8003247号

中农国优(北京)科技推广中心
联系地址:北京市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43信箱 邮编:100193
电话:010-62890276 传真:010-62733339
邮箱:guoyou@nacc.org.cn 在线QQ:3857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