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扫描 | 手机版客户端下载 | 网站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本站首页
欢迎光临!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业新闻 >> 阅读文章

农民变股东,脱贫有长效

来源:农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9-03-06 查看次数:871

初春时节,百乡万户重庆调研组驱车两个多小时,来到了位于重庆市开州区西部的福德村。

  我们首先到村委会了解情况。“我们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2户423人,土地以砂土为主,较为贫瘠。前几年,村里的青壮年都在外务工,2000多亩土地撂荒,300余栋农宅闲置,留守的多是老弱病残,贫困户缺乏收入来源,日子过得紧得很。”村党支部书记熊炳科介绍说,“如今,在扶贫资金的支持下,福德村成立了合作社,把村民变股东,把撂荒的土地利用起来种植柑橘,把闲置的农宅集中起来发展乡村旅游,把泥泞的土路改造成平整的路。到去年底,我们村还没脱贫的只剩30户60人。”

  25岁的石小群大学一毕业就回村担任合作社会计,她说:“我是本村人,虽然这里收入没城里高,但成长的空间大,将来合作社发展了,我还要当财务总监呢!”我们到合作社的财务室详细查阅会计账簿和档案。2016年9月,村委会牵头组建了柑橘种植股份合作社,通过土地折价入股+现金入股+扶贫资金的模式,全村农户都成了合作社的股东。目前,合作社总股金992.83万元,其中,2100亩土地折价入股股金525万余元,现金入股110万元,扶贫资金入股357.83万元。考虑到合作社起步阶段收入较少,为优先保障贫困户的收益,专门将扶贫资金股份的25%直接安排给贫困户,并在合作社盈利前按所持股份最低年收益率6%予以分红。此外,合作社每年发放的果树人工管护费40多万元,也是村民重要的收入来源。

  随后,我们到田间地头和贫困户家进行调研。贫困户王自文全家三口人,加入合作社后年收入2万多元,已实现稳定脱贫。“现在每月拿社保,看病有医保,合作社有分红,党的政策真是好。”王自文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而因残致贫的村民周义云,全家7口人,去年也实现了脱贫:“我们残疾人出去很难找到活,在合作社一个工能拿60元,一年100多个工,就是6000多元,还有分红,我的日子好过多啦!”

  福德村变化的背后是扶贫机制的改革创新和扶贫资金的有力保障。开州区扶贫办相关负责人向调研组介绍,2018年,全区整合扶贫资金5811.5万元,通过先建后补、以奖代补和贷款贴息等方式,加快推进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和资产收益扶贫,把“农民变股东”,帮扶贫困户获得稳定的收益。

  在福德村调研让我们感受到,开州区通过扶贫资金撬动,激发农民群众的内生动力,建立贫困户与合作社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是一条持续、稳定、高质量的脱贫之路。

  百乡万户重庆调研组

相关文章
中心概况 | 联系我们 | 合作组织 | 战略伙伴 | 京ICP备09044653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8003247号

中农国优(北京)科技推广中心
联系地址:北京市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43信箱 邮编:100193
电话:010-62890276 传真:010-62733339
邮箱:guoyou@nacc.org.cn 在线QQ:3857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