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体系“活而新”
“灵璧与全国其他传统农区一样,近年来,农业生产成本持续较快上涨,而国际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国内外农产品价差越来越大,‘洋货入市、国货入库’的问题突出。”曾超说,面对这个共性问题,灵璧的解决路径是: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构建以“适度规模经营”为载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以提高优质农产品供给、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同一产业品牌为市场导向,集生产、加工和服务为一体化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联盟。它是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三者相互需求的产物。
灵璧县康美达粮食产业化联合体是一个典型代表。该联合体负责人朱梅英说,灵璧年产小麦14亿斤。为了打造灵璧主粮品牌,2012年8月,由康美达面业有限公司牵头组建了康美达粮食产业化联合体。康美达面业公司是安徽省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去年销售收入3.5亿元。目前,该联合体已吸纳10个合作社,40个家庭农场,流转土地4万多亩。
朱梅英介绍,联合体内经营主体的功能定位是:企业做市场、家庭农场搞生产、合作社供服务。家庭农场按照龙头企业的订单进行标准化生产,龙头企业以高于市场价收购。龙头企业为家庭农场、合作社贷款提供担保。家庭农场、合作社享受批量购买农资及服务的价格优惠,降低了生产成本。
“联合体各类主体通过契约关系,建立监督约束机制,确定农产品收购、生产资料供应及农机农技服务的交易关系,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灵璧县农委主任李友平说,联合体依托龙头企业,打造农产品品牌效应,实现标准化生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市场上表现为优质优价。
“当前,国家储粮量已经逼近历史峰值。新粮难储,陈粮难出。以至于出现‘卖粮难’现象,农民增产难增收。这些让政府忧心的问题,在康美达联合体内却迎刃而解。因为联合体按照高于市场价分级收购协议粮食,并且及时付款,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家庭农场主的合法权益。”灵璧县副县长王晓黎说。
刘博夫表示,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将是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载体和平台。通过优化要素配置,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联合体在适度规模经营中降低成本,获得规模效益,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实践成果“和而美”
在采访中,与记者交谈的县乡(镇)村干部们普遍认为,农业产业化既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量,更是农民增加收入的源泉。
刘瑞的华丽转身,便是一个生动写照。几年前,刘瑞在外打工,学到了不少蔬果种植技术。一次偶然机会,刘瑞听说唯农集团对外承包大棚。权衡利弊后,刘瑞决定承包一个大棚,种植草莓。刘瑞说,唯农集团为了吸引种植能手,第一年给他免了1000元地租,而且还以成本价给他提供有机肥。
令人欣慰的是,刘瑞旗开得胜,第一年种植的草莓大获成功,收入优渥。尝到甜头的刘瑞,说服妻子后便开始扩大规模,今年夫妻俩承包了4个棚。每到草莓上市时,道路旁停满了城里来的小轿车,正宗农家饭菜让客人垂涎欲滴。刘瑞说,唯农集团给他带来了滚滚财源,年纯收入10万余元。
灵璧县冯庙镇党委书记王健说,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通过大力发展乡村工业,努力扶持创业,培育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以粮食加工、机械制造、循环农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产业带动机制产生“磁石效应”。产业发展了,环境改善了,干群关系和谐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提升。
“这一切巨变,正源于灵璧农业产业化多年如一日的久久为功。”灵璧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虎说,目前,灵璧县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策支持体系,包括财政、金融、教育培训、用地指标等方面。这些协作帮扶机制就好比盖房子的基石,成为农业产业化取得实质成效的强有力保障。
……
如今,灵璧农业产业化发展正掀开全新一页。回视农业产业化的推进轨迹,越发凸显出灵璧县委、县政府勇于担当的气度和能力。放眼未来,推进传统农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如刘博夫所说:灵璧人唯有以燕子垒窝的恒劲、水滴石穿的韧劲、老牛爬坡的拼劲,一步一个脚印地砥砺奋进,方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