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11月29日10时,北京市将黄色预警提升至橙色预警,并要求全市停止土石方、建筑拆除、混凝土浇筑、建筑垃圾和渣土运输、喷涂粉刷等施工作业;按照预案要求有关工业企业实施停产限产措施;加大重点道路清扫保洁强度。
与本月中旬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雾霾相比,此次持续的时间更长,污染也更为严重,同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一月内出现两次持续雾霾天气,并不多见。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王先良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冬季采暖污染物排放偏高等造成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雾霾问题。
应急措施不到位将问责
今年11月,在全国气候系统研究学术讨论会上,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院士王会军介绍,统计显示,1961年~2012年间发生大范围霾事件的天数为491天,其中冬季发生365天,约占74%。就华北地区而言,冬季是霾发生的“重灾区”
环保部针对11月28日至12月1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重污染过程的情况,紧急安排部署,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工作。要求相关地方切实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强化污染治理和环境监管,最大程度减轻空气重污染过程的影响。
同时,环保部派出督查组,分赴北京、天津、石家庄、廊坊等城市采取暗查、暗访等方式重点督查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工作开展情况。重点检查各省、市、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启动、预警发布、各项响应措施的落实情况,重点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以及秸秆禁烧、燃煤污染治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控制、渣土运输车辆密闭、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等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落实情况,对应急措施落实不到位的严肃问责。
值得注意的是,在雾霾之下,仍旧有大量的环境违规行为存在。11月14日环保部派出6个督查组对北京、河北、山东、河南四省市重点城市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情况和大气污染源排放情况进行督查,发现个别地市未及时调整应急响应级别,一些企业未按要求制定应急预案,部分应急措施未完全落到实处等问题。
骆建华介绍,环保执法会越来越严,PM2.5年均浓度有所改善,但是,浓度还是比较高,环保需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下一步应重点抓企业达标排放。
王先良认为,现阶段有一些企业不一定环境违法,但是在排放污染物,某些局部地区大气污染容量已达到临界,环保部正在加大执法,严控污染物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