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盯菜价又保安全
农产品价格走势是影响居民消费指数的“晴雨表”,对农产品价格的预警监测,是保障农产品供给的重要“参谋”。
9月14日,农业部在北京启动稻米、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生猪、牛羊肉、蔬菜等8个品种全产业链农业信息分析预警试点,面向河北、内蒙古、辽宁等14个主产区、主销区,在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遴选了1061名分析师,组建了全产业链分析预警团队,密切关注主要“菜篮子”产品生产形势和市场价格走势,成为以市场为导向推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信息支撑,不断推动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在关注价格走势的同时,严把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关更是农业部门保供给的一大着力点。一年来,农业部对重点地区、重要品种和关键环节部署开展了风险隐患排查工作,以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屠宰病死猪、制售假劣农资案件为重点,组织开展专项整治,严密防范发生系统性风险。根据农业部近期对全国152个大中城市的菜果茶、畜禽和水产品等5大类产品96个品种94项指标的监测结果,总体合格率为96.2%。其中,蔬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5.2%、99.4%和94.8%,“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稳定。
与此同时,农业部大力促进鲜活农产品产销衔接,积极应对滞销卖难问题。进一步拓展了销售渠道,保障了“菜篮子”产品市场供应。
既重数量又重效益
在保障农产品供给的同时,各地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注重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优质化、多样化和专用化的农产品日益丰富。
今年以来,各级农业部门更加注重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更加注重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标准化绿色化生产,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更加注重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既支持国内保供给、保生态,又保护国内产业发展和农民利益。
随着《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相继发布,粮豆轮作、粮改饲、一二三产融合等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当前农业结构调整进入了新阶段,农业的多样化功能正在不断释放,也助推农民增收实现了持续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