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扫描 | 手机版客户端下载 | 网站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本站首页
欢迎光临!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业新闻 >> 阅读文章

农业面源污染全面治理还需迈四道坎

来源:中国农业科技下乡网 发布时间:2015-03-11 查看次数:1491

据新华社消息

一场全面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战役正在我国多个省份打响。环保部抽样调查显示,农业已经成为我国面源污染最大的产业,全面治理必须加快步伐。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由化肥、农药、畜禽粪便以及其他农业废弃物引起的对水体、土壤、大气等生态系统的污染。在我国各地开展的治理农业面源污染行动中,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首当其冲。

农业部明确提出,将采取“一控两减三基本”的多项措施,力争到2020年实现化肥和化学农药使用量的双“零增长”。记者赴北京、浙江等地调研发现,农村污染物排放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是要想实现全面治污的目标,国家还需在农业规划、农田建设、资金支持和环保教育等四方面下大力气。

控药减肥清粪

农业治污成效初显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化肥使用量已达到世界三分之一,化肥、农药使用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70%。生产资料的过量投入和不当处理方式,使得目前农业已超过工业成为我国最大的面源污染产业。

“农药不是不可以用,我们倡导合理用药。”浙江省衢州市植保站站长徐南昌说,普通农户会选择较为便宜的有机磷类等常规农药,但此类药物效果不理想、使用量大,容易污染环境。控制农药用量,统防统治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提前预测,集中防治,由植保专业合作社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指派专业人员使用机械喷洒,实现经济与环境效益兼收。

化肥减量,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又一大难题。在北京,通过采取化肥减量、有机替代、绿色培肥等技术,2006年至2013年间累计推广测土配方肥59.37万吨,推广面积1219万亩次,推广有机肥405万吨,使全市化肥用量由2006年的35.2万吨,降低到2013年的28.8万吨,降幅达18.2%;亩年均用量由2006年的90公斤,下降到2013年的70公斤,降幅达10%。

此外,北京采取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固体)集中收集、储存和发酵制肥等综合利用技术,每年利用粪便资源量400余万吨,占全市总量的85%以上。同时,通过干清粪工艺、厌氧发酵和生物处理等措施,对规模化养殖场实施污水治理和综合利用工程。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唐珂表示,综合各地情况来看,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已迈上新台阶。

农业实现全面治污

还需迈过四道坎

通过开展实施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的整治治理,农村污染物排放得到了有效控制,项目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农业基础建设薄弱、财政投入不足、规划布局不合理、环保意识差仍是挡在农业治污面前的四道坎。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黄鸿翔看来,我国耕地不仅人均数量少,质量也较低。“低质量耕地要收获较多的农产品,就必须进行高量的物质与劳力投入,这是我国以占世界8%的耕地施用了占世界33%的化肥的主要原因,也是我国农民收入水平很低但农产品仍然缺乏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原因。”

然而,我国已经有30多年没有大规模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局部地区进行的若干工程,也由于体制所限只实施了一些单项措施。因此我国的高产田面积多年来没有大的增加。黄鸿翔认为,当前急需国家加大投入,开展包括提高土壤肥力、排除障碍因素、增强抗灾能力、改善环境条件四个方面的、综合性的农田基本建设,把多数耕地建成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夯实农业治污减排的物质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表示,多地项目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财政资金扶持力度不够,出现了项目综合开发利用跟不上、后续跟踪管理和技术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它属于公益性设施建设项目,需要大量公共财政资金投入,由于各地财政比较困难,加上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治污项目开展难度很大。”

此外,全面治理农业污染尚欠缺科学规划,统一布局。生猪和奶牛等畜牧养殖产业,既关系农民收入,又关系城乡居民生活。政府应在相关部门的调查和研究基础上,制定和完善地方畜牧养殖业的科学发展规划,以规划促进养殖业布局和结构调整,从而促进污染整治治理,彻底消除边治理边污染的现象。除此之外,农民的环境意识不高也容易造成反复治理。

四举措推进

农业面源污染全面治理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面主要通过源头控制,对农田面源污染、畜禽场面源污染进行分类控制。20多年来,在农用化学品用量较高的欧盟国家,氮、磷化肥用量分别下降了大约30%和50%。曾经十分严重的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有所缓解,湖泊和近海域水体富营养化也得到改善。发达国家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上采取的策略和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金书秦博士表示,长期来看,要实现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全面治理,相关部门至少还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是积极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和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规模经营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根本途径。加快农村土地流转运作,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专业大户以及新型农民等现代农业主体。

二是把农业治污与能源建设相结合,促进生态循环经济发展。要因地制宜、科学治理,积极探索资源综合利用型、生态环保型、达标排放型等多种有效治理模式。

三是健全和完善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政策。我国迫切需要建立并完善畜禽养殖业发展与污染防治一体化的环境政策,实施并加强对畜禽养殖业全方位的环境管理。

四是加大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宣传力度。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需要全社会参与,需要在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等各个领域形成共识。要利用各种载体,多形式、多渠道、多方面,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宣传力度,形成共治面源污染的社会氛围。

相关文章
中心概况 | 联系我们 | 合作组织 | 战略伙伴 | 京ICP备09044653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8003247号

中农国优(北京)科技推广中心
联系地址:北京市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43信箱 邮编:100193
电话:010-62890276 传真:010-62733339
邮箱:guoyou@nacc.org.cn 在线QQ:3857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