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是不断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戴贵洲说,在全省13个县市启动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试点,完善“以钱养事”机制,健全公益性推广机构,落实农技人员编制,保障农技推广经费。湖北省现有农技推广机构4859个,在岗人员28077人。实施“派出制”的乡镇加强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乡镇公益性农业服务机构提供免费的公益性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统一互助性服务,农业企业、农机服务组织等面向社会有偿提供全程或订单式经营性服务。
湖北创新经营体制的实践,成效几何?戴贵洲把它概括为“三个有利于”:
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据统计数据,目前,全省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29%,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693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52.6%。龙头企业辐射群、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多种模式,国内瞩目。以位于湖北监利县的福娃集团为例,作为湖北首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福娃与监利县23个乡镇签订了120万亩优质水稻订单,流转6万亩土地建设有机稻基地,既保护了农民利益,也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了产业支撑。
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近年来,湖北省坚定不移地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着力稳面积、调结构、优品质、提单产,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经营适度规模化。2014年,湖北粮食总产达到516.83亿斤,比上年增加16.57亿斤,增长3.31%。总产增量居全国第四,增产幅度居全国第五,实现“十一连增”。在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同时,经济作物提质增效,养殖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服务产业迅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长。油菜籽总产257.3万吨,连续19年居全国第1位,淡水产品产量增幅在5%以上,有望连续19年居全国第1位。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000余家,成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新增长点,满足城乡居民生活需求的“餐桌子”,促进结构调整的“加速器”。
有利于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健全。以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各市州农科院所为主体,初步构建了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7%。二是通过优化农业区域结构、产品结构、种养业内部结构,建设粮、油、园艺、生猪、淡水产品优势特色产业带(区),加快发展高效园艺作物和畜禽水产养殖业,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发展适销对路名特优产品。三是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完善县、乡、村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全省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体系、现代农业发展金融支持和政策性保险体系,着力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难、生产风险大等实际问题。2014年前三季度,湖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7179元,同比增长12.3%。
谈到湖北下一步农业农村改革,戴贵洲表示:“湖北将按照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要求,既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典型示范引导,鼓励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又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能搞大跃进,不能搞强迫命令,不能搞行政瞎指挥,积极稳妥地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促进湖北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好地造福荆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