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9月5日,“第五届中国四川•(彭州)蔬菜博览会暨中国食品安全万里行(四川)食品与农产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博览会暨交易会)筹备工作座谈会在成都市希恩国际酒店召开。座谈会由成都市绿色有机产品行业商会与中国食品安全万里行四川组委会主办,主题为“绿色有机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标准”。 参加座谈会的领导与嘉宾有:成都市绿色有机产品行业商会会长雍和强,中国食品安全万里行四川组委会执行秘书长辛士,副秘书长彭古清,四川农业大学原校长、四川科技顾问团顾问兼农业和农村经济组副组长文心田,原中共四川宣传部原副部长、四川省民生研究会副会长扈远仁,四川省农委原巡视员、四川省民生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杨忠好,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导、教授艾应伟,四川省农村发展促进会秘书长刘洁,四川省农村发展促进会秘书长助理刘毅,四川省生态文明促进会三农委员会主任、中国农技协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四川筹备处主任杨云光,四川省企业经济促进会三农委员会副秘书长鲁志成,四川民生研究会(民生慈善基金会)爱心公益促进部部长黄希,彭州市酒店餐饮行业商会副秘书长曾祥云,成都舒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厚玉,中农控股合作社网络连锁分公司(西南大区运营总监)胡顺建,四川省生态文明促进会三农分会办公室主任张太普,中国食品安全万里行四川组织委员成都办公室副主任彭位东、中企联信用评估四川运营中心刘苹,四川省民生研究会办公室主任唐莲,成都市绿色有机产品行业商会副会长马鹏,成都市绿色有机产品行业商会副会长赵雏,成都市绿色有机产品行业商会副会长何振华,成都市绿色有机产品行业商会常务副秘书长刘烨,成都市绿色有机产品行业商会常务副秘书长杨明,成都市工商业联合会会员处胡红彬等博览会暨交易会主办、合办、联办、协办等单位领导近30人。成都市绿色有机产品行业商会秘书长邓平安主持了会议。 会上,首先由雍和强会长就成都市绿色有机产品行业商会的情况,推行国家制定的绿色有机标准和家庭农场进行了介绍。阐述健康家庭、农场、报项,强调以标准为依据,涉及技术、资金、销售对食品安全的保障。辛士秘书长就彭州蔬博会暨交易会的工作情况以及绿色有机农业与食品安全进行了论述和分析,以及中国食品安全质量万里行四川组委会近期的工作情况,着重在组织和体系建设、关注焦点、具体措施等几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四川省宣传部原副部长扈远仁分析了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并提出管理意见:加强调研,深入实际,执行解决。四川农业大学原校长文心田谈到农产品与食品的关系,提出现代农业存在的问题是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基准点的问题。四川省农委原巡视员、四川省民生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杨忠好指出,食品安全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须有立法监管、社会参与、行业自律、消费识别等长效机制的齐抓共管。四川省民生基金研究会爱心公益促进部部长黄希谈到农产品、食品行业的“国标、地标、企标”混乱现象,呼吁统一标准,以利执法,规范市场。 会议一致认为,让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是党和政府保护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集中体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而农业又是人们生活食品的主要来源,因此,农业是食品安全的基础。发展绿色农业,自然农业、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从源头上为社会提供安全食品,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目标和最终归宿。 雍和强会长提出,要实现上述目标,一是必须坚定严格地按照国家早已制定的绿色标准,有机标准去组织实施。指农业生产、规范生产,这样农业生产安全食品有迹可循。二是必须探索新型的完整的大规模生产农业安全食品发展模式。在农业生产上应该大力推动标准化生产,把农民过去自给自足或半自给的绿色生产模式,转变成以家庭为单位的企业化、商品化、集体化生产模式——即家庭农场模式,这种生产模式既贯彻了国家标准,又可在源头上控制农产品安全,便于追根溯源。三是要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家庭农场建设,在资金、农用物资、农业技术、农产品加工等多个环节保持稳定的支持力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家庭农场生产安全的后顾之忧。四是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除政府职能部门以外,新闻媒体、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等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五是要采取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示和表彰食品安全生产企业,以及有贡献的社会人士。这次成都市绿色有机产品行业商会与中国食品万里行四川组委会联合举办蔬菜博览会与安全食品农产品交易会就是推进食品安全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会上各主办、联办、合办、协办单位的领导专家分别就食品安全的形势和任务发表了看法,对即将举办的蔬博会暨交易会提出多种建议和意见。会议还提议,特邀孙明主席为本届蔬博会暨交易会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孙光泽副主席、曹渝副处长分别担任四川组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委员职务。 中国农业科技下乡网www.guoyou.org.cn/
中农国优(北京)科技推广中心 联系地址:北京市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43信箱 邮编:100193 电话:010-62890276 传真:010-62733339 邮箱:guoyou@nacc.org.cn 在线QQ:3857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