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扫描 | 手机版客户端下载 | 网站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本站首页
欢迎光临!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业新闻 >> 阅读文章

经济作物不再经济棉农每亩仅收1200多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4-08-18 查看次数:1198
    从投入到产出,棉农觉得种棉花不再“经济”,减少了种植面积。棉花生产面临的难题警醒着我们,粮食生产要谨防这种“不经济”的情况出现

    下个月,新的棉花年度就要开始了。连续实施了3年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今年不再继续,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正式启动。今年棉花市场情况会怎样,各方都在关注。这几天,跟山东的几个通讯员通电话,聊起棉花种植情况,他们都反映近几年他们那里的植棉面积在不断下降。这种情况似乎不是个案。资料显示,近年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棉田面积的确呈缩减趋势。为啥会这样?农民的感受最真切。他们说,棉花虽然是经济作物,但已经不太“经济”了。

    首先,劳动投入已不“经济”。现在种其他粮食作物,从播种到收割,基本已经可以实现全程机械化了。农民会算账,自己真正在田里劳作的时间,顶多不超过一个星期。但是种棉花不行,棉花生产周期长、环节多、机械化水平低。打棉杈,掐边心,杀棉虫,拾棉花,就连地都要耕上好几遍,里里外外至少要干一个月。就拿采摘环节为例,数据显示全世界大约有30%的棉花是由机器采摘的,而我国的机采率在2012年时只有8.2%左右。在农业生产机会成本不断升高的背景下,让农民把大量劳动投入到棉花生产中,显然不太合算。

    其次,种植收益已不“经济”。同样一块地,种棉花只能种一季,种粮食可以种小麦和玉米两季,种蔬果可以种多季。虽然如今的棉花价格依然较粮食价格要高,但由于小麦最低收购价连年提高,农民对于粮棉比价已经很难像过去那样满意。来自山东的数据,去年该省皮棉单产为65公斤/亩。按照已经发布的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19800元/吨计算,每亩地收入约为1200多元。这基本和种两季粮食收入相当,与种蔬果的收入差距很大,和外出打工收入相距更远。收益与预期不符,棉农的种植热情如何提高?

    当投入和产出环节都不能令人满意时,这也就难怪为啥农民觉得种棉花“不经济”了。当经济作物不再“经济”,也就难怪种植面积会下降了。

    棉花生产面临的难题警醒着我们,粮食生产要谨防这种“不经济”的情况出现。近年来,粮食生产高投入、高成本的趋势日益明显,种粮比较效益低的局面短期内很难改变。与此同时,农民从事非农劳动的收入大幅上升,来自非农的收入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来自农业的收入增速,一些地区的农民开始“厌农”“弃农”,即便选择务农,生产非粮化的倾向也较为严重。

    保障粮食安全,离不开农民种粮务农的积极性。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核心在于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保证农民种粮收益,一要补,二要扶。今后,一方面要在继续扩大补贴总量的同时,探索形成农业补贴同粮食生产挂钩机制,保证多种粮者多得补贴,保持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让粮价保持在合理水平,通过价格支持保证农民增产增收。眼下看,正如转变生产方式、提高机械化程度、降低生产成本是棉农的现实选择一样,种粮农民也应如此才能保证投入和产出更加经济划算。

相关文章
中心概况 | 联系我们 | 合作组织 | 战略伙伴 | 京ICP备09044653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8003247号

中农国优(北京)科技推广中心
联系地址:北京市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43信箱 邮编:100193
电话:010-62890276 传真:010-62733339
邮箱:guoyou@nacc.org.cn 在线QQ:3857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