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扫描 | 手机版客户端下载 | 网站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本站首页
欢迎光临!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业新闻 >> 阅读文章

中国耕地基础地力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仅50%

来源:农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4-05-19 查看次数:1461

  我国基础地力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仅有50%左右,而欧美国家是70%到80%。由于对耕地过度索取,近10多年,我国基础地力贡献率下降了5%,东北的黑土地效率也一直在下降,危及粮食安全。

中国耕地基础地力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仅50% 

  5月16日,由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和中国农业资源基金联合举办的“中国粮食安全与供给保障高层研讨会”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专家指出,中国仅用占全球9%的耕地和6%的淡水养活了占全球21%的人口,在粮食安全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也存在着隐忧,最突出的问题在于耕地肥力下降明显。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加深,实现粮食供给的压力增大,从中长期来看,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难以改变,淡水资源短缺,地区分布不均衡的形势更加严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任务艰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国际合作局局长程国强强调,在保障粮食供给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供给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在华北、东北很多地方,种小麦、玉米、水稻,普遍采用地下水,已经突破125米的警戒线。如果花这样的代价,保证主粮供给的话,意味着牺牲我们下一代人的利益,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点考虑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介绍,基础地力是指不用施肥的时候农田靠本身肥。我国基础地力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仅有50%左右,而欧美国家是70%到80%。由于对耕地过度索取,近10多年,我国基础地力贡献率下降了5%,东北的黑土地效率也一直在下降。

  另外土地污染严重、水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也影响着粮食安全。专家认为,若能够科学种植,采取科学施肥,改善土壤,中国粮食产量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要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为重点发展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

相关文章
中心概况 | 联系我们 | 合作组织 | 战略伙伴 | 京ICP备09044653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8003247号

中农国优(北京)科技推广中心
联系地址:北京市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43信箱 邮编:100193
电话:010-62890276 传真:010-62733339
邮箱:guoyou@nacc.org.cn 在线QQ:3857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