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扫描 | 手机版客户端下载 | 网站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本站首页
欢迎光临!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业新闻 >> 阅读文章

农业部今春下发19个技术指导意见述评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4-04-02 查看次数:1427

  春耕备耕大忙时科技服务到田间

  ——农业部今春下发19个技术指导意见述评

  本报记者 李竟涵

  “积水的秧田要尽快清沟理墒,排水露田。气温稳定回升后,要及时揭开秧厢两头的薄膜通风炼苗,特别是温度较高时更要提早揭开薄膜。”3月31日,农业部紧急发布了《华南早稻应对暴雨天气技术指导意见》,针对自28日以来,我国南方出现的首轮大范围强降水给早稻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作出了科学细致的指导。这是农业部今年春天以来发布的第19个技术指导意见。

  在这一系列的技术指导意见中,有对冬小麦、长江中下游水稻、东北大豆等主要农作物主产区春耕备耕的技术指导,也有对苦荞、青稞等小宗粮豆作物的生产指导;有对今年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预测和防控指导,也有在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对减灾措施的实时指导,这些指导意见相互交织,构成了一个覆盖广阔的技术网络。

  强调区域性、标准化、精细化,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不同生长发育进程,进一步挖掘增产潜力,保障“三稳三进”目标的实现。在1月下发的全国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中,黄淮海麦区、长江中下游麦区、西北麦区、西南麦区小麦生产各自要注意什么问题?一类苗、二类苗、三类苗追肥时间有什么不同?这些以时间、地域、作物为单位的坐标线纵横交错、形成定点,把生产技术精确到每一个地块、每一种作物;3月发布的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针对不同产区、水稻不同生长时期的重点病虫害提出不同的防控措施,做到了突出重点、分区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紧盯稳粮增粮关键因素,在重点地区、重点作物的重要春耕环节及时进行技术指导和工作部署。2014年,农业部开展了粮食高产创建及增产模式攻关提升年活动,紧紧围绕粮食稳定增产的目标和要求,以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油菜五大作物为重点,完善技术模式,加速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南方稻区是我国水稻主产区,农业部在3月连续下发南方早稻育插秧技术意见、长江中下游单季水稻育秧意见,提出一系列技术措施。东北春播大豆是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两个地区之一,3月27日农业部下发东北大豆春播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指导大豆春耕生产。南方的水稻、东北的大豆,这些对宏观经济、国计民生有着重大影响的重点地区、重点作物是当前实现全国粮食稳定增产的关键因素,抓住这些关键因素,是实现粮食再夺丰收的基础。 

  构建防灾减灾的科学体系,增强农业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今年以来,农业部多次联合中国气象局开展会商,对2014年农业气象灾害尤其是春季气象灾害进行预测预判,提出防灾减灾对策建议。立春节气后,长江流域出现大范围低温雨雪天气,农业部在2月初发布了以防低温冻害为重点的冬油菜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去秋东北地区雨水较多,今春平均气温又偏低,局部可能发生重于2013年的低温春涝“双碰头”情况,农业部为此开展了“东北地区抗低温春涝保春播攻坚战”,还在3月27日发布了详尽的东北大豆抗低温春涝的春播技术方案,为各地农业部门指导生产、农民科学种田提供参考和依据。

  以监测预警、统防统治、科学用药为重点,指导春季防病治虫,最大限度降低病虫危害损失,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随着气温回升,病虫逐步进入高发期,严重威胁夏季粮油生产安全。农业部组织夏季粮油作物主产省份、重点县区全面加强大田普查,同时发挥全国362个小麦、86个油菜重大病虫区域测报站作用,根据夏季粮油作物重大病虫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科学指导防控行动。3月以来,农业部连续下发10个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明确重点防控对象、关键区域和最佳防控时间,以保障粮食生产和质量安全。

相关文章
中心概况 | 联系我们 | 合作组织 | 战略伙伴 | 京ICP备09044653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8003247号

中农国优(北京)科技推广中心
联系地址:北京市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43信箱 邮编:100193
电话:010-62890276 传真:010-62733339
邮箱:guoyou@nacc.org.cn 在线QQ:3857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