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扫描 | 手机版客户端下载 | 网站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本站首页
欢迎光临!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业新闻 >> 阅读文章

川渝联防联控水稻“两迁”害虫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发布时间:2023-07-18 查看次数:341

当前,川渝两地水稻陆续进入拔节孕穗期,也处于“虫口夺粮”关键期。近日,重庆市植物保护站与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植物保护站共同召开川渝“两迁”害虫联防联控会商会,推动“两迁”害虫监测与防控工作,保障粮食安全。

  相关负责人介绍,6月以来,西南地区尤其是川渝两地受强对流和强降雨天气影响,水稻“两迁”害虫在四川东北部、南部、西北部和重庆渝西、渝东北持续迁入为害,呈现迁入面广、迁入次数多、迁入虫量大等特点,对两地水稻“虫口夺粮”攻坚任务和粮食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据监测,截至7月5日,重庆市稻飞虱迁入虫量大,为近十年之最;发生区县数33个,田间发生面积401万亩次,同比增幅172.7%;防治面积286.85万亩次,占发生面积的71.38%。稻纵卷叶螟始见日较常年早8-12天,发生面积186万亩次,同比增幅达227.12%;防治面积149.84万亩次,占发生面积的80.1%。目前,重庆市水稻统防统治面积已达450万亩次以上。

  会议商定,川渝建立联合监测联合防控机制,共同推动“虫口夺粮”取得成效。

  建立联合监测共享机制。依托全国农技中心测报处、防治处,以“植保植检信息管理系统”为平台,在川渝接壤州市(区县)现有的现代化监测设备基础上,规划一批农作物病虫田间监测点,强化一支植保专业化队伍,高效开展重大病虫系统调查和普查,及时共享互通以“两迁害虫”为主的重大病虫信息,构建川渝两地农作物病虫害情报网。

  建立联动防控机制。川渝接壤地区要按照《水稻重大病虫防控技术方案》,突出重点迁飞通道、重点危害区域、重要发生时段,做好分类指导,按照“统一技术、统一标准”及时开展统防统治和应急防控,切实遏制重大病虫不大面积暴发成灾。逐步形成“一地防控、周边联动”的川渝联动防控机制,及时取长补短,共同提升防控技能水平。

  建立资源成果共享机制。按照“省际协同、部门协作、区域联动”的原则,大力开展川渝地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联合攻关,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防控经验,共同推动成果共享和推广应用。积极探索川渝两地“两迁”等重大害虫迁飞路径研究,携手筑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坚固防线。


相关文章
中心概况 | 联系我们 | 合作组织 | 战略伙伴 | 京ICP备09044653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8003247号

中农国优(北京)科技推广中心
联系地址:北京市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43信箱 邮编:100193
电话:010-62890276 传真:010-62733339
邮箱:guoyou@nacc.org.cn 在线QQ:3857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