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扫描 | 手机版客户端下载 | 网站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本站首页
欢迎光临!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业新闻 >> 阅读文章

培育本土化“良种” 推广集成增产技术 提升粮食产量

来源:央视网 发布时间:2023-04-19 查看次数:444

 要想实现吨粮田之上促单产,除了农田必须是高标准农田之外,本土化的“良种”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张文国是德州一家种子企业的负责人,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地里查看新育种小麦的各项性状。 

  去年,张文国公司选育的德麦008,小麦平均亩产高达839.2公斤,刷新了德州市小麦单产最高纪录。今年,他们在德麦008的基础上又共选育了几十个品种进行试验。 

  种子适应本地气候和环境,才能呈现最好的长势,这也要求种子必须本土化。 

  去年,德州的15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国家和山东省审定,审定品种总数达160多个。目前,德州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9%,种子质量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9%以上。 

  推广集成增产技术 提升粮食产量 

  在采访当中,记者也发现,在吨粮田的建设过程中,单一技术的应用很难提升粮食产量,必须实施多项增产技术。而德州在推广集成增产技术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在德州乐陵南夏村,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科技小院”。这里聚集了多家国内农业高校的硕士生、博士生。眼下,正是小麦春管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 

  为了加大科技资源的整合力度,在技术推广过程中,德州改变过去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模式,通过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让技术真正落到万亩田间。 

  种粮大户张丙学在临邑县合务镇承包了450亩地种玉米和小麦,他通过半托管的方式,把自家土地交给当地合作社进行管理。 

  张丙学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由合作社托管的种植成本每亩1100元,自管大概1200元—1250元,每亩可节省150元左右。 

  目前,德州市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3769万亩,通过经验累积,当地还创建了以机械化生产、病虫草害防控等技术规范等系列标准,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相关文章
中心概况 | 联系我们 | 合作组织 | 战略伙伴 | 京ICP备09044653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8003247号

中农国优(北京)科技推广中心
联系地址:北京市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43信箱 邮编:100193
电话:010-62890276 传真:010-62733339
邮箱:guoyou@nacc.org.cn 在线QQ:3857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