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扫描 | 手机版客户端下载 | 网站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本站首页
欢迎光临!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业新闻 >> 阅读文章

中科院脆秆水稻新品种推动破解秸秆还田难题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16-10-24 查看次数:773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了解到,该院技术生物所和地方种业公司共同选育出的“脆秆”水稻新品种科辐粳7号,近日通过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组织专家完成的收获期脆秆特性鉴定。专家组认为,这一水稻新品种不但秸秆易粉碎、适合还田,还兼具丰产、抗病虫和“脆而不倒”的特性。

  来自农学、栽培、土壤、农业机械等领域权威专家近日在安徽怀远县龙亢农场,考察了科辐粳7号及对比一般品种天协1号的实验示范田。两品种均处黄熟期,生长正常,无病虫害发生。对比发现,科辐粳7号秸秆刚性较强、折断相对较脆,田间生长整齐一致无倒伏。现场利用奇瑞重工“谷王”收割机(已卸载粉碎装置)进行田间收割作业显示,科辐粳7号秸秆粉碎效果好,长度10厘米以下的秸秆占六成左右,是天协1号的4倍多。

  许多地方仍然被秸秆还田难题困扰。农业专家表示,由于茬口紧、秸秆不易粉碎,农民只能一烧了之。中科院技术生物所专家通过离子辐照诱变技术研发了脆秆水稻。近年来,他们不断通过广泛筛选不同抗折力的水稻突变体,育成前期不脆、成熟期表现茎秆脆性、脆而不倒的新品种科辐粳7号,并在一些农业大县开展了农田试种。

  农田种植情况显示,科辐粳7号具有优良的农艺生产性状,正常栽培条件下亩产可达600公斤左右,对稻瘟病表现抗性好,米质优。由于秸秆木质纤维素变化,其秸秆降解时间比正常水稻秸秆缩短约1/4。此外,作为牛羊等反刍动物饲料,脆秆水稻秸秆纤维素减少,营养价值高、口感好、易消化,拓宽了秸秆的利用途径。

  据介绍,目前科辐粳7号正参加安徽省农委品种审定绿色通道,在全省多地进行产量比较试验、抗病虫鉴定和生产试验示范,旨在更全面评价该品种的丰产性、抗逆性、品质、脆秆和抗倒伏性能,为早日进入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关文章
中心概况 | 联系我们 | 合作组织 | 战略伙伴 | 京ICP备09044653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8003247号

中农国优(北京)科技推广中心
联系地址:北京市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43信箱 邮编:100193
电话:010-62890276 传真:010-62733339
邮箱:guoyou@nacc.org.cn 在线QQ:3857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