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渠道
作为全国产粮十强县,农安县农村电子商务着力打通 “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
吉林新农宝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新农宝手机客户端上,排列着新农宝商城、农业120、民生信息等板块。农民不仅可以通过手机实现便捷的买卖交易,还能及时了解各类惠民政策和补贴信息。 “新农宝在农安以规模化土地发展、集约化农产品生产为依托,形成电商O2O模式,带动农民实现增产增收,构建安全食品全链条体系,打造农资及农产品双向供应链。”负责人裴彦明说。
线上平台为农民提供便捷优惠的购买渠道,线下成立的服务站则为农民提供科学的农技服务。目前,新农宝在吉林省德惠、松原、吉林市等10个区域设立90余个示范田,推广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农技服务。
农安县华家乡双河川村民郭有家里的3垧地用的就是新农宝推广的锌腐酸复合肥。在今年比较旱的情况下,每公顷地增产1000斤左右。
“电子商务是拉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通过推进电商产业发展,让外界了解农安,为青年人提供创业机会,从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带动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让消费者更便捷地获得优质农产品。”农安县委书记周贺说。
打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
增加了销售,扩大了影响,引导农民打造品牌提质增效,重塑农村流通新格局……电子商务为农村的经济生态带来了质的飞跃。
然而,在走访农民和电商企业后,记者感到农村电子商务实现长足发展还需闯过几道关: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农村电子支付手段匮乏等问题仍困扰着农民“触网”、电商进村。
“几大物流公司在镇上都有,但是进村屯却很困难,直接制约农村电商的发展。”八家子村淘站负责人刘战告诉记者,目前,八家子村是通过阿里巴巴的菜鸟物流进行配送,必须通过村淘站购买才能配送。没有设立村淘站的村屯只能望洋兴叹。
此外,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制约着电子商务反向供应链。“我们现在正积极寻求与大型合作社合作,让他们制定标准,再让百姓深入其中,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生产,告别散户生产方式。”吉林新农宝负责人裴彦明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部分农民仍使用信用社存折存取钱款,这对需要电子支付的电商平台来说也是一种限制。同时,转账到账周期长、手机银行开通率低、银行网点布局分散等现状让一些有心“触网”的农民望而却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