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央推进农村改革试点试验的综合平台,农村改革试验区去年11月扩面提速。农业部牵头启动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确定北京市通州区等34个地区,与首批24个试验区分别承担14项改革试验任务,着力在农村土地制度、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农村金融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乡村治理等方面先行先试,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体制机制等方面实现突破,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在探索实践过程中,试验区立足当地实践,完善制度设计,一些探索已取得明显成效,一些做法已经发挥了示范效应。
作为城乡一体化的综合配套改革,江苏苏州深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股权固化和政经分离,鼓励引导社员增资扩股和抱团联合发展,扩大股份分红覆盖面,努力实现由社区型向企业型、封闭型向开放型、资源主导型向创新主导型、传统集体经济组织向现代企业制度的四个根本转变。
以维护农民利益为着眼点,循序渐进深化改革
没有改革,农村就没有出路,农业现代化将只是一句愿景。但很多改革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关系到子孙后代、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必须谨慎,循序渐进。近几年来各地各部门重视尊重农民意愿,从维护农民利益出发,稳中求进创新改革,规范有序推进工作。
在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中,注重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坚持不损害农民权益、不搞强迫命令、不搞行政瞎指挥、不片面追求快和大的底线。
在启动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过程中,强调要防止侵蚀农民利益,着眼于让农民获得更多财产权;农村金融改革中,重在破解农民“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
为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切实保证农民收益,国家启动了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在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方面,农业部重点研究如何具体操作才能让农民得到实惠。
在农业部部署的今年农业农村改革集中推进的50项具体任务中,几乎项项都是从增加农民收入着眼来推进农业发展。可以说,正是既考虑农业发展又考虑农民问题,既不断深化改革又把握住了“度”,才做到了胆子大、步子稳,改革方向没有偏差,最终赢得了农业农村的好形势,促进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大局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