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扫描 | 手机版客户端下载 | 网站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本站首页
欢迎光临!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业新闻 >> 阅读文章

辽宁三条途径建设海洋牧场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18 查看次数:1047

  记者日前从辽宁省海洋渔业部门获悉,该省主要通过底播增殖、增殖放流和人工鱼礁建设三条途径逐步形成海洋牧场。

  一是浅海底播增殖。2014年,全省浅海底播增殖面积已达到1047万亩,全年累计投放海参、鲍鱼、虾夷扇贝、魁蚶、毛蚶、杂色蛤、中国蛤蜊等底播品种2000亿粒(头)以上。底播产量达129万吨,产值近90亿元。二是渔业资源增殖放流。2014年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组织在黄渤海沿岸增殖放流各种游动性品种59.766亿个单位,投入财政资金9810万元。经济品种年回捕产量1万吨以上,投入产出比1∶10以上,取得了渔业增产,渔民增收的良好效果。三是建设人工鱼礁示范区。2008-2014年,全省累计争取国家、省资金9600余万元,共建设环境友好型人工鱼礁示范区25处,礁区面积6.6万亩,礁体规模103万立方米。

  按照《辽宁省现代海洋牧场建设规划(2011-2020年)》,2016-2020年,辽宁将继续建设苗种基础设施100万立方米以上;增殖放流经济品种250亿单位以上;扩建人工鱼礁区15万亩以上;新增浅海底播增殖25万亩以上,浅海浮筏养殖10万台以上,海水网箱养殖1万个以上;新增标准化港养池塘5万亩以上,滩涂贝类养殖10万亩以上;广泛推广应用海洋牧场建设关键技术。

  据介绍,海洋牧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海域里,采用一整套规模化的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的管理体制,应用海洋生物技术,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放流和自然存在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海上鱼虾贝类的大型人工渔场放养。在那里,水生动植物的养殖犹如草原牧场放牧一样。目前,我国的海洋牧场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

相关文章
中心概况 | 联系我们 | 合作组织 | 战略伙伴 | 京ICP备09044653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8003247号

中农国优(北京)科技推广中心
联系地址:北京市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43信箱 邮编:100193
电话:010-62890276 传真:010-62733339
邮箱:guoyou@nacc.org.cn 在线QQ:3857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