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次我认领的5000株公益林,我们会自己出钱,自己出人,自己出力。我要动员团队的员工、身边的朋友、志愿者和企业界人士一起来做这件事,会有成千上万人来这儿种树,为大青山生态修复出一份力。”7月17日,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在天龙生态园区表示,将借助公益的力量,发动更多的人来包头参与生态建设,多做有利于国家民族的好事。
“每天种几棵树,肯定能睡个好觉”
蓝色上衣、蓝色鞋子、个子瘦高,7月17日下午4点,崔永元带着他特有的“小崔式笑容”,走进大青山南坡天龙生态园区。他拾级而上,站在观景台举目远望,顿时被眼前起伏连绵的绿色所感染、震撼。
“这里过去有树吗?”
“我们13年前上山植树的时候,这儿连根草都没有。”天龙生态总经理崔贵明介绍说。
“感觉震撼,特别佩服!”崔永元在得知天龙人坚守13年、植树300万株、绿化荒山6万亩后,不禁连连感叹。
在35度高温的陪伴下,崔永元走进超旱生研究所,参观了温室内培育的霸王、蒙古扁桃、蒙桑等耐旱林木树种,并详细了解各种植物的生长特点。大棚内的温度近40度,崔永元脸上的汗不时流下来,但他仍然耐心地询问,并不时将树苗拿在手上观察,提出的问题也相当专业。
来到大青山,就不能空手而归。崔永元在专家讲解完天龙人独创的“天龙八步”植树法后,兴致勃勃地上山栽下了两棵油松。尽管一夜没有睡好,他仍旧随和自然、谈笑风声,亲切如邻家大哥。
“崔老师,再种一棵树吧,干累了晚上一定能睡个好觉!”旁边有人和他开玩笑。崔永元嘴角一咧,露出大家熟悉的“招牌式”笑容。“好!我就是干活儿干得太少。以后要在这儿包半个山,每天来种几棵树,肯定能睡个好觉。”他认真地说,到时还要带着帐篷来,累了就睡。
在一片欢笑声中,崔永元挥汗如雨,在大青山南坡种下值得纪念的3棵小油松。
“参加的人会特别多,超出想象”
摆脱央视主持人的光环,崔永元现在的身份是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永源公益基金会董事长。如今的他已不再是电视里逗人发笑的小崔,而是变身为一位坚韧、笃定、无畏的公益行动者。
此次“生态梦、公益行”活动中,崔永元现场认领公益林5000株,认领的公益林可修复大青山100多亩。随后,他郑重接受了天龙生态颁发的“生态愚公”证书。
“要在地图上详细给我们标明是哪座山,具体能种多少棵树,多少年可以完成。”一贯严谨的他希望这次公益行动更加具体化、更有操作性。
“这次认领的5000株公益林,我们会自己出钱,自己出人,自己出力。我要动员团队的员工、身边的朋友、志愿者和企业界的人士一起来做这件事。”他认真地说。
拥有634万微博粉丝的崔永元显得特别自信,“肯定参加的人会特别多,超出想象。”
他表示,眼下他正在做的“给孩子加个菜”公益行动就是通过微博发起的,3天就募集齐资金,效果非常好。
他说,这次在包头启动的生态公益行动也一样,将会通过透明公开的方式进行,“树苗多少钱,浇水要多少钱,自己喝水花了多少,都会给捐款人交待清楚,让大家明明白白。”
“有利于国家民族的事,就一定要坚持”
在崔永元看来,植树造林非常有意义,天龙人能够坚守13年,实属不易。这一点与他坚持11年做“口述历史”的经历十分相似,“我们的第一目的都不是为了赚钱,甚至是赔钱在做,但有利于国家民族的事,就一定要坚持下去。”
崔永元说,事实上,赚钱的方式很多,但他选择做口述历史,就是因为国内几乎没有人做。“口述历史就是要找到亲见、亲历、亲闻的人,他们大多都在85岁以上,把这些人的一生用口述的方式记录下来。”他介绍说,口述历史在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做得非常好,我国也需要补上这一课。下一步,他将把生态建设作为口述历史的一个选题来重点关注。
而对于此次首度涉足生态公益领域,崔永元坦言,更多的动力来自于对自己公益梦和天龙生态梦的惺惺相惜。
记者了解到,2013年崔永元发起创立永源公益基金会,主要用于口述历史资料收集以及乡村教师培训等公益项目。同年8月,天龙生态出资1000万助力崔永元公益梦想。时隔一年,崔永元来到包头,希望借助公益的力量动员更多人参与到生态建设中,将天龙的生态梦真正演变成全民的绿色公益梦。
7月18日凌晨1时55分,崔永元在微博上发了这样一段话:“我的朋友乔龙在大青山上开了公司,炸药刨坑,背树上山。13年后,他和伙伴们把寸草不生的大青山绿化了一片。他们还会接着干,我承包了100亩……过几天我会分包下去。”15小时后,收获1813人点赞、248次转发、343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