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扫描 | 手机版客户端下载 | 网站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本站首页
欢迎光临!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业新闻 >> 阅读文章

天龙生态引领包头市道路生态修复

来源:中国农业科技下乡网 发布时间:2014-07-02 查看次数:1763

“生态型企业致力科技创新引领我市道路综合治理“生态和谐””

自去年我市全面启动境内G6高速公路、110国道、210国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以来,涌现出以蒙草抗旱和天龙生态为代表的一批道路综合治理生态科技型企业。

这两家企业,一个是以“蒙草”为核心的草本生态系统,一个是以“超旱生林木”为核心的乔灌木生态系统,两者共同构建起我市G6高速公路、110国道、210国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强有力的两大生态循环系统,草木互补,共生共融。

生态企业助力道路治理

正值我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关键时期,笔者先后走访了承接治理工程的多家企业,亲眼见证了蒙草抗旱、天龙生态两家企业依托科技优势,利用“蒙草抗旱”系统和“超旱生林木”系统为自治区生态屏障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如今,两家企业正不遗余力,继续为我市道路边坡综合治理、打造高标准、高科技、高效能的精品绿色工程而努力。

据了解,蒙草抗旱承接的是我市G6高速公路和110国道沿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1-6标段。在整治过程中,蒙草抗旱不搞“奇花异草”,利用科技创新优势,大力发挥“蒙草”优势,形成了“以草本为主,乔灌木为辅”的道路综合治理模式,寻找到一条符合国情区情的生态建设之路,为我市成功打造了一条长约33公里的绿色长廊和包钢出入口景观道。

众所周知,作为节约型生态建设的上市企业,蒙草抗旱立足于草原生态环境的修复,充分发挥蒙草“三节、三耐、一高”的节约型生态优势,打造了大青山万亩草原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并广泛运用于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恢复和城市园林绿化事业中。

相比蒙草抗旱,天龙生态则以“耐旱耐寒的超旱生林木”为主要树种,通过科技创新构建恶劣地质条件下的道路边坡生态系统。两家领导型生态修复企业发挥各自生态创新优势,共同构建我市道路综合治理节约型、互补型的生态系统修复链。

天龙生态彰显科技优势

日前,笔者来到G6高速九原段修复现场,看到的是满眼绿色,一排排“超旱生林木”坚挺地在两旁拔翠而起。眺望远处延伸至天际间的G6高速,仿佛是在两条绿色丝带中跃动的音符——曾经的岩石消失,曾经的黄沙停息,留下的只是驰骋在路上的动人绿色和盎然的生机。

施工现场,天龙生态施工人员正在细致地抚育树木。天龙生态总工程师张英杰说:“虽然超旱生林木具有超强的生命力,但我们还是不敢懈怠,每次种植完,全员上下都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排查,检查是否有需要补植补种的,是否有病虫害隐患,是否需要除草、追肥、打冻水等抚育管理。三分造林、七分管理,只有把土壤管理和幼树管理真正做好,才能确保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和高效性。”

据了解,天龙生态是自治区乃至全国最大的科技型石质荒山生态修复企业,凭借13年荒山生态修复的执着精神和“超旱生林木 天龙八步 循环节水”的科技创新模式,利用“高存活率、高节水率、低综合成本”等生态优势,天龙生态承接了我市北出口及民族东路、G6高速昆区段、包西出口(哈德门)等疑难路段的生态恢复项目。该段属于地质条件复杂的路段,以G6高速九原段为例,生态修复之前,地上地下全部都是大岩石。

 

天龙生态负责人崔贵明介绍说,天龙生态承接道路绿化工程具有三大科技优势。首先是实践方法论,通过首创的天龙八步科学种树法,运用高精密测定打孔技术和深层震荡爆破技术,为苗木在石质边坡地质下的存活和生长提供空间,同时有利于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和储藏;其次是种质资源优势,数十年科研培育推广的四十余种超旱生林木,具有耐旱、耐寒、耐风沙、耐盐碱和耐瘠薄等抗逆特性,根系发达,存活率高,景观表现好,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最佳种植的首选乡土植物;第三,综合成本优势,由于大量种植乡土树种,再加上循环节水系统的运用,使每亩生态林每年可节约用水10吨,存活率由普通林木30以上,维护成本仅仅是传统树种的1/10。


他表示,依托“天龙八步 超旱生林木 循环节水”科技型生态修复模式,天龙生态正将其运用到工矿废弃地生态修复、市政园林景观绿化等其他生态修复领域中,不仅为道路综合治理工程出力,更为建设美丽生态宜居包头尽自己的一份心力。

天龙生态品牌战略顾问张今博也表示,“天龙八步 超旱生林木 循环节水”的科技型生态修复模式,为全球荒山治理开辟了新途经,同时也成为天龙生态品牌鲜明的、有差异化价值的品牌战略的具体表达。

蒙草抗旱和天龙生态,一个是全国最具影响力的上市生态企业代表,一个是全国最大的荒山生态修复的领导品牌,两者不约而同选择以“科技创新”积极承担起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正共同为自治区“8337”生态屏障的建设和打造美丽宜居包头而不懈努力。

相关文章
中心概况 | 联系我们 | 合作组织 | 战略伙伴 | 京ICP备09044653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8003247号

中农国优(北京)科技推广中心
联系地址:北京市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43信箱 邮编:100193
电话:010-62890276 传真:010-62733339
邮箱:guoyou@nacc.org.cn 在线QQ:3857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