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扫描 | 手机版客户端下载 | 网站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本站首页
欢迎光临!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业新闻 >> 阅读文章

农民居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不增反降应引起高度重视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4-05-27 查看次数:2010

  4月30日,浙江省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13年浙江省公民科学素质的调查结果,一组数据引发了我的担忧与思考。调查显示,从2010年到2013年的三年中,城镇居民中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由7.1%增至10.86%,而农村居民这一比例却从3.4%降为3.08%,城乡间差距由原先的2.08扩大至3.5倍。

  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92年起,我国已先后9次对公民科学素质展开调查,党和国家也一直高度重视公民科学素质提高工作。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具体行动。

  浙江是全国最早进行农民素质培训、提升的省份,多年来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此次调查显示,2013年浙江省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6.98%,较2010年时全国和浙江的这一水平,已高出3.71%和1.37%。

  那么,农村居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何不增反减?浙江省科协科普部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与当前浙江城市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农村多为留守儿童和老人的现状密切相关。

  据了解,因为地利之便,城郊结合部的农民比其它地区更具基本科学素养。2010年调查时,具备科学素质的农村居民很大一部分集中在这一地带。但大规模城市化之后,这一人群基本“洗脚上田”,成了城镇居民,导致农村居民科学素质提升不明显。与此同时,农村地区农民本身文化程度不高,对科学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也不够,加上农村科普设施匮乏,导致许多科普资源要进入农村成本加大,提升农民的科学素养形势严峻、任务繁重。

  记者认为,农村居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不增反降,城乡之间差距不是在缩小,反而在扩大,这一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一直以来,科学素质低下带来的教训屡见不鲜,伪科学活动不断变换手段,歪曲科学,兜售歪理邪说,来欺骗、迷惑人民,并出现了“邪教”组织的倾向。这种情况在农村地区表现尤为明显。因此,要提高对伪科学的免疫能力,提升全民的科学素质,首先要关注信息渠道相对单一、科普设施相对简陋的偏远农村地区。

  记者建议各级政府和职能单位,必须进一步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和紧迫性,将其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真正落实到具体措施上、工作中;同时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加强科学教育和普及,特别是要重视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外来务工人员集聚地的科普设施建设,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另外,科普部门也要创新宣传手段,用老百姓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和方式讲好科学故事,将科学精神熔铸到群众的头脑里。

相关文章
中心概况 | 联系我们 | 合作组织 | 战略伙伴 | 京ICP备09044653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8003247号

中农国优(北京)科技推广中心
联系地址:北京市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43信箱 邮编:100193
电话:010-62890276 传真:010-62733339
邮箱:guoyou@nacc.org.cn 在线QQ:3857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