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微生物肥料将进入第三代微生物肥药结合的新阶段
微生物肥料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中国农业科技下乡专家团辛士秘书长、专家成员吴玉光研究员、周法永博士应邀出席了会议

11月6日,“微生物肥料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汇豪国际酒店隆重召开。据悉,本次会议由中国微生物学会农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北京市微生物学会农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北京市房山区农村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北京航天恒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办。会议以中国可持续农业发展为主题,讨论了微生物菌剂对于作物生长、土壤改良、品质提升的巨大作用,以及菌剂产业化技术,微生物肥料对中国可持续农业发展所起的作用。
本次会议共吸引了国内专家和社会各界200余人前来参加。其中,有来自农业部、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和微生物研究、教学、推广和产业化(企业)等产、学、研各界的代表。此外,众多媒体也对本次会议给予了大力支持,包括CCTV7“聚焦三农”栏目、CCTV10、北京电视台、中国网络电视台 、农资导报、科技日报、农民日报、京华时报、中国农资、化工信息、中国农业科技下乡网等,共30多家媒体出席了本次活动。

中国农业科技下乡专家团辛士秘书长
作为国内微生物肥料领军企业,航天恒丰科技总经理兼技术总监刘海明表示,航天恒丰科技公司以四项发明专利作为技术支持,选育出高效、多功能的微生物菌种成功进行了“神舟八号”飞船的太空搭载,使菌种、菌剂的稳定性、应用效果更加突出,在菌种技术研发和生产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同时通过改进优化培养基和发酵系列参数,已开发出有效活菌数高达1200亿个/克的高浓缩菌剂产品,目前在国内处于先进行列。公司通过技术联营的发展方式与十余家微生物肥料生产厂家结成合作关系,每年为二十余家肥料生产厂家提供各种微生物菌剂两万吨。
航天恒丰科技,就微生物肥料近年来的发展状况和前景进行了科普性讲解。据他介绍,目前的微生物肥料品种很多,鱼龙混杂,应用于田间的效果也不一样,这完全取决于微生物菌剂的质量,目前国内能够掌握菌剂生产发酵技术并且具备生产条件的企业少之又少。 航天恒丰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微生物在农业应用上的广阔前景和产业创新的巨大空间。尤其是在提高化肥利用率、改善农产品品质、修复土壤、降低病虫害发生方面的作用,对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从左至右:中国农业科技下乡专家团辛士秘书长,中国农科院资源与区划研究所副所长徐明岗,中科院院士陈文新,周法永博士,科技日报社主任记者范建

从左至右:中国农业科技下乡专家团辛士秘书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曹一平,原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江树人,科技日报社主任记者范建
本次活动得到了国内微生物肥料最权威机构的支持,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文新,农业部微生物肥料质检中心主任李俊,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曹一平,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节水处处长高祥照,河南省政府参事、人大常委蔡德龙以及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江树人等知名专家学者均出席本次活动并给予了高度肯定。他们表示,微生物肥料的发展,对于提高化肥利用率,抑制农作物对硝态氮、重金属、农药的吸收,净化和修复土壤,降低农作物病害发生等作用巨大,对我国可持续农业的稳定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