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扫描 | 手机版客户端下载 | 网站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本站首页
欢迎光临!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业新闻 >> 阅读文章

农机联合唱响现代农业“重头戏”

来源:中国农机总网 发布时间:2013-07-08 查看次数:1455

农机联合唱响现代农业“重头戏”

  农业机械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培育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搞好社会化服务,是发展弄机机械化的重要保障。建设和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可将农机经营者有效组织起来,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有效解决农业机械大规模作业和小规模生产的矛盾,对于发展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等有着重要意义。

  酷暑7月,早稻抢收正当时。记者走马石城县农村,处处可见联合收割机整装待发,准备抢收第一季早稻。截至今年6月,石城县农机总动力突破30万千瓦,农机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唱响了现代农业的“重头戏”。而各种农机合作社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引领农机驰骋在广袤的田野。

  农机联合的效益如何?如何实现农机合作社的运行管理?如何提高合作效益?记者带着一系列疑问深入农机合作社探访。

  农机联合,效益可好

  随着农村年轻劳力向城市转移,许多农户购买了农机开展农业生产,既解决了劳力不足的问题,又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但是,分散经营农业机械的模式也有诸多不利之处。石城县琴江镇桐坪村农民陈树先买了一台耕整机,平时帮助周围农户耕田翻地。有一次,他在一农户家耕地,不料机器中途熄火,他自己又不懂修理技术,只好进城找师傅修理,修好机器后,时间已经16时多,延误了农时。

  和陈树先同村的邓增坤也是一名农机手,家里购置了几台农业机器。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作业时间不稳定,忙的时候干不过来,闲的时候机器放在家里生锈,苦于个人力量单薄无法实现规模化操作、常规化运作。

  琴江镇桐坪村农机手白振兴看到了农机手单干的艰难,果断邀请二十多个农机户,联合成立了新潮农机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业务联系、统一技术培训、统一跨区作业、统一服务质量、统一机具维修”管理模式,不但提高了农机的作业效率,还为社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邓增坤以前单干时一年下来只有一万多元纯收入,加入合作社后,由于接单量更大了,机器维修更方便了,年纯收入超过3万元。

  带来显著效益的不仅仅只有新潮农机专业合作社一家。琴江镇建上村李华东以一台小型收割机入股建兴农机专业合作社后,收入明显增加。“加入合作社后,机器修理有专人负责,洽谈业务有专人负责,我们只需要专心从事农机操作,收入相比以前翻了一番。”李华东非常满意“合作社 农户”的经营模式。

  季节性强,如何错位

  众所周知,农机作业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大部分时间集中在春耕、夏播、秋收季节,冬天或者其余农闲时间,农业机械只能闲置在家浪费“青春”。因此,如何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效率成为农机合作社思考的头等问题。

  石城县建兴农机专业合作社在这方面进行了不同的尝试。该合作社负责人黄大发告诉记者,首先是错时作业,现在农村一般有早稻、晚稻及一季水稻,7月份收割早稻和耕地翻田,9月份收割一季稻,10月份收割晚稻,在春冬期间进行烟田和莲田的耕地作业,充分利用所有可用的时间,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其次是错位作业,合作社组织农机户到周边乡镇村庄,及跨地区到广东、福建等外省县市作业,扩大作业辐射面,增加农机户收入。

  不过,农机不可能一年365天都在工作,总会有闲置的时候。因此,提高农机合作社效益的突破点在于,机器可以闲置,人却可以变通。石城县新潮农机专业合作社利用自身的农机优势及区位优势,不断增加农机种类,扩大服务范围。除了正常的耕整机、收割机、插秧机外,合作社还购买了榨油机、粉磨机等几十种农用机器。白振兴说,去年一年加工稻米就有几万斤,还为农户榨油、碾米等,这些方面的收入有几十万元。

  基地式经营服务是农机合作社发展趋势之一。石城县大由农机专业合作社准备大规模流转土地,建立现代化农业基地,充分利用自身的农机优势,规模化种植水稻,通过基地经营稳定合作社收入。

  凝聚合力,向前跨步

  农机专业合作社现行的内部管理是否科学?外部发展环境是否良好呢?

  白振兴告诉记者,当前一些农村的土地面积偏小,土地不规则,农田道路不畅,使一些农田无法机械操作,或操作起来费油又费时,效率不高,同时没有专项扶持贷款,资金运作压力大,无法有效扩大经营规模。

  除此之外,合作社内部管理、农机手安全保障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面对问题,如何接招?记者采访了石城县农业和粮食局、农机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他们认为:一是加大专项政策扶持力度。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不是靠一个单位所能独立完成的,它需要财政、工商、税务、物价、金融等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在资金、登记、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形成扶持和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合力。二是推进合作社专业化发展。要定期组织合作社负责人进行专业培训,围绕管理、运营、会计、维修等各方面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和运营水平,同时在农机新装备的推介、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农机驾驶员的培训、农机市场的需求、跨区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帮助,引导合作社在市场化的道路上一路高歌。三是引领合作社市场化经营。引导农机合作社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和范围,从粮食作物的耕、种、收等环节向经济作物、农产品加工等环节延伸,从农机作业服务向土地流转经营和生产、技术、信息服务延伸,从传统的种植业向畜牧、渔业、林果业和设施农业等领域扩展,不断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织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相关文章
中心概况 | 联系我们 | 合作组织 | 战略伙伴 | 京ICP备09044653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8003247号

中农国优(北京)科技推广中心
联系地址:北京市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43信箱 邮编:100193
电话:010-62890276 传真:010-62733339
邮箱:guoyou@nacc.org.cn 在线QQ:3857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