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农科院原副院长 周运宁
周运宁,男,1945年5月出生,大学本科,缅甸归侨,山西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省农科院原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省四、五届青联委员,五、八届政协委员,九届政协常委,十届港澳侨台及外事委员会顾问。全国侨联六届委员、七届常委。省植保学会副理事长、昆虫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省白色农业工程学会理事长。1979年以来先后获国务院侨办、全国侨联、省政府各种先进个人奖二十次,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获人事部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8年12月被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命名为“赵雪芳式的模范知识分子”;2001年1月被国家科技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同年获“山西省劳动模范”称号;2002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4年获全国侨联、国务院侨办“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2007年10月被评选为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
该同志一直从事农业科研工作,1975年以来主持承担科研项目29项,获奖成果2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其中:国家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 省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主持的“赤眼蜂大卵繁蜂机械化”研究,于1979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首位;“棉铃虫综合防治技术新体系”研究,1999年获省科技进步应用一等奖、首位;1994年“农业植保(棉铃虫防治和无公害蔬菜苹果生产)新技术”获省农村技术承包一等奖、首位;“赤眼蜂繁蜂机械化”成果,1979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首位;“米蛾饲养利用及其机械化的研究”1981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首位; “无公害精品酥梨生产技术推广”2004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首位;“捕鼠器” 1999年获国家发明专利,第二;“农用超电位水机”2004年获国家发明专利,首位;2000年苦荞黄酮胶囊即侨友牌思瑞可胶囊获卫食健字(2000)第0182号保健食品批准证书,首位,已成功转让50万元。
参与著作八部,共发表学术论文46篇,有22篇获省优秀论文奖,其中,一等奖2篇,二等奖14篇,三等奖4篇,省级会议优秀学术论文奖2篇。 “六五”后三年以来一直承担国家及国际合作项目为山西主持人,进入“十一五”目前承担国家2008年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 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人事厅人才引进项目。现在山西农大指导在读博士生1名,硕士生2名,山西大学指导在读硕士生1名。
曾十次出国考察,参加国际会议或进行合作研究:1986年曾参加农业部组织的中国生物防治考察团赴澳大利亚访问考察;1988年赴加拿大参加“第十八届国际昆虫学大会”;1991年随山西农业考察团赴原苏联莫斯科、乌兹别克等地进行农业考察;1995年赴荷兰、西德参加“第十三届国际植保大会”; 1997年随山西农业科技开发项目团赴英国、意大利洽谈“白色农业”开发研究事宜;1998、1999年分别赴日本鸟取大学和乌克兰洽谈有关白色农业等合作项目事宜;2000年赴埃及开展国际抗旱型赤眼蜂引进及加强植保生防合作项目;2002年赴斯洛文尼亚,洽谈中斯白色农业合作项目;2006年带领山西农业科技项目团赴加拿大、美国,开展农业科技合作事宜及考察。
该同志是白色农业积极倡导者,同时也是这一领域的学术带头人。经多年奔波,组建成立了我省第一支白色农业研究开发队伍,创建了第一个省级白色农业研究开发中心及白色农业中试实验室。同时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省级白色农业工程学会被选为理事长,由于得到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中心的支持,短短几年,取得了可喜成果。一批生物中试和小试产品正在形成产业化。
该同志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为加速农业科技进步付出了艰辛劳动,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