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图 5 图 6
 图 7 图 8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图 13 图 14
 图 15 图 16
8月30日,由全国种(养)能人培训基地活动办公室、中农国优(北京)科技推广中心共同组织的彩色速生杨种植发展研讨及基地现场观摩会在河南省新乡市九州宾馆成功召开。出席此次研讨会的领导和与会专家有农业部全国农技中心陈海章处长,中国农业科技下乡专家团植物营养与资源专家吴玉光研究员,北京生态工程监理、北京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所长赵毓桂研究员,北京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所研究室主任白金研究员,中国农业科技下乡专家团秘书长、中农国优(北京)科技推广中心常务副主任辛士研究员,河南省农业厅经作站王玮研究员,河南省辉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杨永刚主任,延津县林业局何建民总工等出席研讨会和现场观摩;河南省辉县林业局郭平亮站长主持了会议;中农国优(北京)科技推广中心彩色速生杨项目部刘慈新经理介绍了彩色速生杨发展和种植情况。以及来自山东、内蒙古和新乡市各区县近一百五十位农民专业合作社代表和种植大户参加了会议。
在我国,城市的行道树或是农田防护林,大都是青杨或是毛白杨。远远望去,一排排高大笔直,绿荫如盖。但要说到绿色的杨树,一年能变多种颜色——红绿紫粉……不少人不相信。记者随同中国农业科技下乡专家团的专家们来到河南省辉县市吴村的益民农业合作社彩色速生杨育苗基地,见到了这样一番景色。只见那杨苗基地,碧绿的杨树顶部,个个都像带了红顶穗一样,在蓝天的映照下,成了红绿相映的彩图。原来,这就是彩色速生杨。有专家说,“彩色杨在我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它是我国的独创”。用它来装点城乡,会增添一道亮丽的色彩。
“红花”春开早 “黄花”秋落晚
彩色速生杨集彩化、环保、速生为一体。这种高大彩色的乔木新品种,受到国内外专家及政府官员的高度评价和重视。此前,在山东泰安绿博会上,美国俄勒冈州杨树专家见到彩色速生杨后连说:“稀世珍品,世界一绝”。中国林科院杨树专家黄乐教授也评价说,彩色速生杨培育成功,填补了世界杨树育种的一项空白。
据出席活动的北京农林科学院研究员赵毓桂介绍,彩色速生杨的特点首先是叶面颜色三季多变。只要气候变化,气温高低,颜色自然变化。从展叶到5月中旬是紫红色,5月下旬变为深粉红,6月中旬变为深紫色,7月上旬变为浅绿色,粉色顶心,7月下旬又变为深绿色,浅红顶心。8月份立秋后变为青绿色,但叶柄叶脉和嫩梢始终为紫红色和浅红色。苗圃立秋以前,树杆是紫红色,立秋后树杆变为青绿色,霜降变为黄色或桔黄色,色彩靓丽,观赏价值高。其次,速生彩叶杨生长迅速。半年扦插可达3~4米高,地径3~4厘米,二年生苗胸径6~8厘米,5~6年即可成材。比普通杨树提前3~4年,无论营造生产林还是景观林,都是优选树种。此外,彩叶杨还有特异性突出、环保、性状稳定、抗病虫害等优良特质。
从事树种研究的白金研究员说,彩杨的发芽早,落叶晚,黄淮地区3月下旬即可发芽展叶,11月中旬落叶,这一特点让春天的“红花”开得更早,秋天的“黄花”落得更晚,延长了美化时间。它的适栽地域广,在国内最低温度不超过零下35摄氏度地区都能种植。
在城市郊区道路、园林绿化中,速生彩杨可达到立地成景的效果,叶面颜色的多变性,克服了当前彩色叶树种的缺陷,可迅速形成大面积,高档次的园林景观,大大提升了旅游观赏价值。
效益可观 市场前景好
除景观价值和社会效益以外,彩杨林还有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种植户只要掌握好各环节的管理技术,按时浇水、喷药、除草,栽种彩杨就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中农国优科技推广中心彩色速生杨项目部总经理刘慈新向大家详细讲解了速生彩叶杨的栽种管理方法。首先育苗地要水源、底肥充足,每亩地可上熟鸡粪4~5立方米,或使用生物肉蛋白有机肥100~150公斤,这样树苗生根快、出苗早,成活率高。其次要苗地平整,深耕细耙,打埂插扦,使用散苗胺封闭,每亩地3500~4000苗为宜。行距为宽窄行或相等行均可,宽窄行按50×70厘米,相等行按60×60厘米,株距按25~30厘米。在插扦前一天,可用微生物菌剂把种条浸泡12~20个小时,以促进生根发芽。生长期管理最重要,在5~6叶期进行第一次追施化肥,6月下旬至7月上旬,是树苗生长的关键时期,每亩地施化肥30~40公斤为宜,底肥不充足的地块,或树苗过稠的地块,在8月上旬多追一次,每亩使用尿素10~15公斤为宜。他说,彩叶杨前期树苗小,最好人工除草,不要使用除草剂,中后期可以使用适当的除草剂定向除草,在7、8月份雨水足、温度高,树苗长得快,要防止树苗出杈,不断清除杈芽。
吴玉光研究员说,南方有速生桉树,经济价值高,北方能不能有速生彩色杨也兼作用材林。在本溪,每年的10月至11月,全国许多游人都到那里去看漫山遍野的彩叶杨,形成了观景的景观。可见它能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来自内蒙古大兴安岭吉文林业局的王玉峰也对此十分感兴趣,他说,在他们那里,都是落叶松和樟子松,如果能种上彩色杨,就是“万绿丛中一点红”,他这次来,就打算引种3000亩,给“天保工程”增加新的色彩。
参加此次活动的媒体有农民日报社主任记者梅隆;科技日报社高级记者范建;CCTV-7记者苏威;农村大市场杂志社记者丁以为等。
图片说明: 图1、2 研讨会现场 图3 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陈海章处长 图4 中国农业科技下乡专家团秘书长、中农国优(北京)科技推广中心常务副主任辛士研究员 图5 河南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站王玮研究员 图6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所原所长、北京生态工程监理赵毓桂研究员 图7 中国农业科技下乡专家团植物营养与资源专家吴玉光研究员 图8 河南省辉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杨永刚主任 图9 绍兴天诺农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汉梁 图10 北京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林业果树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白金 图9 河南省辉县林业局郭平亮站长 图10 吴玉光研究员在研讨会上为农民朋友提出的问题解难答疑 图11、12 观摩红叶杨基地 图13、14 刘慈新向大家详细讲解了速生彩叶杨的栽种管理方法
相关链接 科技日报 http://www.stdaily.com/kjrb/content/2009-09/01/content_99477.htm 三农在线http://www.farmer.com.cn/news/jjsn/200909/t20090903_483171.htm 农民日报http://www.farmer.com.cn/wlb/nmrb/nb7/200909090070.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