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本网讯 日前中国生态农业千县万亩示范基地优选产品科技下乡亳州示范点总结表彰大会在亳州金不换大酒店会议室举行,应邀出席有北京农林科学院吴玉光研究员、中国生态农业千县万亩示范其他优选产品科技下乡办、中农国优(北京)科技推广中心常务副主任辛士、安徽良夫集团董事长张良夫、良夫集团三农服务公司总经理高捍东等出席并讲话,《农民日报》记者黄朝武、农产品杂志社通联中心记者董玉珍、农村大市场杂志社记者葛冬梅应邀出席了会议,江汝胜先生代表区农委王普中主任作了大会发言。 高捍东在总结时说,2006年3月18日,中国生态农业“千县万亩”工程示范基地在亳州启动以后,我们在工程办指导下,并得到了区农委领导的大力支持,该项目秉承“科技助农、精品惠民、服务便农”的理念,组织了广大基层经销商和科技示范户积极参与,深入开展“千村万户”工程基地建设;一期在建科技示范村200个,科技示范户500户;举办农业科普知识讲座10场,发放科普书籍1000本,报纸10000份,农时挂历5000本,组织科技示范户赴外观摩考察四次,举办种植经验交流会10场,组织优秀经销商赴中国农科院参加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一次,建成高效农业示范区五块,摸索出“麦——瓜——棉”“药材——棉花”“小麦——药材——辣椒”等立体高产栽培的新经验。2006年秋我们在三官镇苗园示范推广的“小麦——西瓜——棉花”栽培模式,创下了间作小麦亩产1100斤、西瓜亩产8000斤、棉花亩产籽棉700斤,亩均效益3000元的良好成绩,使该示范区增加效益30万元,在张集示范区,麦棉轮作,棉花亩产籽棉突破700斤大关。
在魏岗示范区,我们推广的小麦良种“矮抗58”年均产量达1250斤,个别示范户甚至达到1300斤的高产纪录,为该区小麦种植平均产量的提高作出了贡献,为示范户增加收入近1000万元,2006年秋,该品种种植面积达50000亩,预计可增产1000万斤,实现了 “精品惠民”的目标。
成绩给我们信心,经验给我们决心,新的一年我们将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沐浴党的“三农”政策春风,以市场信息为指导,以科技创新为先导,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依托中国生态农业千县万亩工程优选产品科技下乡,与中农国优(北京)科技推广中心联手,加强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校的合作,继续深入扎实地做好亳州示范区的建设工作,还将与《农民日报》、《农村大市场》、《农产品深加工》、《中国城乡桥》等媒体合作进行品牌宣传推广和品牌经营,具体做法是:
一、建好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007年计划建成300个科技示范村,辐射带动种植户8000个。在已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完善科技推广体系,配套落实科技推广措施。
在示范基地大力推行“一村一品”基地建设,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同时,推广无公害种植,使之形成品牌,在条件具备时,还将与相关科研院校联手进行新品种繁育工作,与市场需求单位签订种植合同,走规模化经营之路,为高效农业谱写新的篇章。
二、组建农村基层科技推广队伍。(1)基地建设,科技为先导,认真开展农村科技推广员的选择、组织培训工作。计划在全区选择具有一定知识水平,掌握一定农业技术,热爱农业的青年,进行免费培训,免费配送宣传资料、书籍,并配备相应信息工具和药械。计划邀请相关专家组织培训20场,集中培训与田头地边传授相结合,其中的优秀人员将组织他们到中国农业大学进行系统培训对合格者颁发相应证书。(2)组建科技流动宣传队,配备科技服务人员和宣教设备,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科普宣传活动,使示范区内种植示范户掌握高产栽培技术。(3)筹备开通“农技110”,随时解答示范户在农业生产中的问题。(4)加大推广精品农资的力度,与示范区内示范户签订合同,使精品农资迅速普及,以带动示范户和农户效益的提高。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繁荣城乡文化生活
与新闻媒体合作,聘请相关专家和领导,结合丰富多彩的文化宣传活动。开展“小麦高产擂台赛”、“无籽西瓜瓜王大赛”、“棉花高产擂台赛”等活动,对种植能手和能人进行表彰,掀起重视农业生产,重视农业科技的热潮,对于表现突出的种植大户和能手将推荐到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科技种植能人表彰与能人培训授牌仪式。 记者 董玉珍 葛冬梅 |